[实用新型]侧孔型鼻咽通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78889.7 | 申请日: | 201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6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平;唐佩灵;税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型 鼻咽 通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吸器具,尤其涉及一种侧孔型鼻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鼻咽通气道(Nasal inhaler)由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麻醉医生Clover发明,以后经过多次改进。鼻咽通气道是用来经单侧鼻腔插入咽腔,以排开咽腔软组织,达到上呼吸道通气的目的,解除或缓解患者上呼吸道通气不畅或梗阻。鼻咽通气道一般由软硅胶或塑料材料制成,呈稍有弧度的圆柱形管,类似无气囊气管导管,但较短,且管壁较薄而软,软硬度适中,其长度随内径增加而递增。鼻咽通气道鼻端的翼缘较管体粗大而翻边,以防置入后全部滑入鼻腔内,其翼缘外既可直接面罩加压通气,也可与气管导管的衔接管连接,再与通气环路接通,用作通气。其导气管稍有弧度且有一定柔软度,可顺应鼻咽腔径路。其咽端斜口角度为45°~55°,斜口朝向弧形结构的导气管所在弧面的左侧,插入时可减少与鼻腔组织的摩擦,利于通过鼻腔,又可减少对鼻腔和咽侧壁的损伤。
目前通常使用的鼻咽通气道的导气管的管壁呈密闭管状,因此,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置入过程中与鼻腔组织的摩擦较大,有时给置入操作带来一定困难;2、置入过程中容易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鼻腔出血;3、置入固定后容易阻断与鼻咽通气道管壁接触受压的鼻腔黏膜的毛细血管血流,导致鼻腔黏膜缺血性损伤;4、保留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传统鼻咽通气道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轻对鼻腔黏膜的损伤,同时有利于置入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包括弧形结构的导气管,导气管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形成环形结构的翼缘,另一端为咽端,咽端的端口设置为斜口结构,所述导气管上均布有多个侧孔。
进一步,所述导气管上均布有6~8个大小相同的侧孔;
进一步,所述侧孔的直径为导气管内径的1/3~1/2;
再进一步,所述咽端的斜口朝向弧形结构的导气管所在弧面的左侧或右侧。
与传统鼻咽通气道相比,本实用新型在吸收传统鼻咽通气道优点的基础上,设计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具有如下优点:
1、置入过程中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管壁与鼻腔组织的摩擦较小,有利于置入;
2、置入过程中不易损伤鼻腔黏膜,可减少鼻腔出血;
3、置入固定后不易阻断与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管壁接触的鼻腔黏膜的毛细血管血流,可减少因管壁压迫鼻腔黏膜所致缺血性损伤;
4、置入固定后由于减轻了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管壁对鼻腔黏膜的压迫和刺激,患者容易耐受;
5、靠近咽端的侧孔在置入过深或咽端通气孔阻塞时能保持正常通气;
6、由于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管壁有多个(最佳为6~8个)圆形的侧孔,可减少鼻腔感染机会;
7、保留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时间较长;
8、有利于拔出侧孔型鼻咽通气道,而且使用简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图1为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包括弧形结构的导气管1,导气管1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向外凸出形成环形结构的翼缘3,另一端为咽端4,咽端4的端口设置为斜口结构(本实施例中,咽端的端口呈45°斜面),导气管1上均布有多个侧孔2(在导气管上均布有6~8个侧孔为最佳的设计结构)。侧孔2的直径为导气管1内径的1/3~1/2,咽端4的斜口朝向弧形结构的导气管1所在弧面的左侧或右侧。
导气管1由软硅胶材料或者医用级PVC材料制成。考虑到其导气管有侧孔,整个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软硬度要适宜管壁支撑和置入。鼻咽通气道置入后应进入下咽腔,其咽端通气孔应在会厌上0.5cm处为佳,以避免舌根后坠阻挡其咽端通气孔。为了减小鼻咽通气道对鼻腔的压力和刺激,特在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导气管上设有分布均匀的6~8个大小相同的圆形侧孔。由于不同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的鼻咽腔大小和生理长度不同,可制成不同型号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根据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内径(ID)和长度确定型号,如:①、8号:ID为8.0 mm ,长度为16 mm ;②、7.5号:ID为7.5 mm ,长度为15 mm ;③、7号:ID为7.0 mm ,长度为14 mm ;④、6.5号:ID为6.5 mm ,长度为13 mm ;⑤、6号:ID为6.0 mm ,长度为12 mm 。此外,根据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咽端开口斜面朝向的不同,可制成开口斜面朝向左侧或右侧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788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阳极
- 下一篇:一种硫酸锌溶液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