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污纺织品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54976.2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4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符晔;黄芸芸;清水壮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256 | 分类号: | D06M15/256;D06M15/507;D06M13/395;D06M15/564;A41B1/00;A41B9/00;A41B17/00;A41D1/04;A41D13/00;A41D31/00;D06M101/06;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污 纺织品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具有吸水和拒油性能的防污纺织品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含棉纺织品的防污加工一般是通过氟素树脂整理,使纺织品具有拒油性能,从而防止油污沾污到织物表面或阻止油污渗透到织物内部,以保证在穿着过程中防止污垢沾污到织物表面。但由于普通氟素树脂具有拒油性同时也有拒水性,而含棉纺织品作为贴身穿着时则对亲水性有较高要求,因而氟素树脂加工并不适合此类用途。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258284中经氟素树脂整理剂处理织物以赋予防油性、防水性和去污性,这类防污纺织品在外力作用下将颈部污垢、油脂污垢等固体状油性污垢沾污到纤维表面并挤压到纤维之间时,污垢附近的氟素树脂层会阻碍洗涤液到达油污所处地区,从而使得颈部污垢、油脂污垢等固体状油性污垢在洗涤过程中更难去除。
又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031622中通过双层组织设计获得单面拒水去污、单面亲水的面料,同样在外力作用下颈部污垢、油脂污垢等固体状油性污垢被挤压到拒水及亲水层之间,污垢附近的氟素树脂层会阻碍洗涤液到达油污所处地区;同时亲水层在洗涤的作用下会将污垢推至氟素树脂层附近,从而其对固体状油性污垢防污性能更差,同时此类面料织造成本也较高,不适合衬衫、T恤、内衣等用途。
在防污领域,含棉纺织品的吸水性与拒油性共存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造成了该领域的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兼备吸水性与拒油性,对液体油污有优越的防污及易去污性能;对颈部污垢、油脂污垢等固体状油性污垢亦有优越的防污性能的含棉纺织品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防污纺织品,该纺织品由30~90重量%的棉短纤和70~10重量%的聚酯短纤所形成,其中聚酯短纤的单纤维表面覆盖有含碳-氟链段和聚酯链段的树脂层,棉短纤的单纤维表面覆盖有含碳-氟链段的树脂层。
上述棉短纤的单纤维内部含有如下结构的化合物:
。
上述化合物可以通过反应从而使得棉纤维的防皱性能大幅度的提高,达到防皱3级以上。
通过高倍率SEM观察,本发明的树脂层为具有孔径在1~100微米之间的微孔状树脂层。该树脂层的表层为均匀分布有为级微孔、含碳-氟链段的拒油树脂层,里层为亲水树脂层,里层树脂的亲水基团可以透过微孔接触到表层的水或水性物质,从而使得衣服内部的汗液、水蒸气等吸收到亲水树脂层,再通过膜中的微孔导出,达到优良的吸汗导汗性能。当污垢为固体油污时,普通防污是无法防止污垢沾着到纺织品表面或纤维之间,此时如果没有亲水树脂层存在的话,洗涤过程中固体油污会在洗涤剂分散的作用下,向纺织品内部扩散,更加不易除去。本发明膜表面又具有拒油性能,可以防止油污的附着,即便是部分顽固油污附着后,由于亲水树脂层的存在,洗涤时洗涤剂(或清水)会迅速到达亲水树脂层,将油污包裹于洗涤剂(或清水)中,在洗涤过程中,被包裹的油污通过微孔挤出;可以很轻松去除油污。由于亲水性和拒油性同时作用下,不加洗衣粉时,也能具有优良的易去污性;并且可以缩短洗涤时间,从而可以起到降低损耗能源,保护环境。
上述树脂层通过异氰酸酯或聚氨酯含有的架桥基团与棉纤维反应后覆盖于纤维表面,可提高所得纺织品的洗涤耐久性。
该纺织品初期防皱性能在3级以上、吸水性能1秒以下、拒油性4级以上,易去污性(污油滴下法) 4级以上;在JIS L 0217 103法家庭洗涤20回后,该纺织品的防皱性能在3级以上、吸水性在1秒以下、拒油性3级以上、易去污性(污油滴下法) 4级以上。
选用涤纶短纤和棉短纤混纺后,进行织造形成坯布,再对坯布进行功能性后整理,得到本发明的防污纺织品。这里的功能性后整理可以是1段加工,也可以是2段加工。
1段加工工艺为:首先在吸水拒油加工液中浸轧,再在温度80~200℃的条件下热处理1~20分钟或者在温度80~150℃的条件下干燥,再在130~200℃的条件下进行定型整理处理后得到本发明的纺织品。
吸水拒油加工液由下列成分组成:
形态安定剂 60~180g/L
催化剂 10~30g/L
吸水拒油剂 10~50g/L
架桥剂 10~2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49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