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角度篮球供球及悬浮式供球高度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47637.1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3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夏国滨;董大伟;战立富;侯政志;马兴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71/06 | 分类号: | A63B71/06;A63B69/40;A63B6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角度 篮球 悬浮 式供球 高度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篮球供球及悬浮式供球高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篮球接球、传球、投篮或抢篮板等训练中,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主要为:通过他人传球或抛球的供球方式进行训练,这种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篮球运行轨迹难以再现,球员(尤其是初学者)难以准确选择触球点,训练效果较差;并且,在抢篮板训练中,目前还无法准确监测篮球的运行高度。
利用运动员运动信息对运动员动作技术过程进行监控的多角度篮球供球及悬浮式供球高度测量装置在国内国外还没有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采用他人传球或抛球进行供球的方式篮球轨迹难以再现,球员难以准确选择触球点导致的训练效果差,以及无法准确监测篮球的高度的问题,从而提供多角度篮球供球及悬浮式供球高度测量装置。
多角度篮球供球及悬浮式供球高度测量装置,它包括限位用供气管路、一号气泵、悬浮用供气管路、三号气泵、喷射用供气管路、高压气泵、整流栅、供球管路、集球箱、挡板、N组光束收发装置和控制系统;
限位用供气管路、悬浮用供气管路和喷射用供气管路按由外向内的顺序依次同轴套在一起;位于限位用供气管路侧面的入气口与一号气泵的出气口连通;位于悬浮用供气管路下部的入气口与三号气泵的出气口连通;位于喷射用供气管路下部的入气口与高压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整流栅覆盖并固定在悬浮用供气管路的出气口上;
供球管路的入球口与集球箱的底部连通;限位用供气管路和悬浮用供气管路的侧壁上均开有入球口,供球管路的出球口穿过限位用供气管路和悬浮用供气管路的侧壁上的入球口与悬浮用供气管路连通;供球管路与限位用供气管路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挡板位于供球管路中,所述挡板采用下开启的方式通过轴承与供球管路的内侧壁连接;
每组光束收发装置均包括一个光束发生装置和一个光束接收装置,所述光束发生装置和光束接收装置相对设置;N组光束收发装置均设置在限位用供气管路的出气口所在平面上方,且光束收发装置出射的光束方向为水平方向;每组光束收发装置出射的光束均与限位用供气管路的纵向截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计时器、、三号气泵驱动电路、高压气泵驱动电路、挡板驱动电路和一号电机;
定时器的时间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时间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电路的一号气泵驱动信号输出端与的气泵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一号气泵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
控制电路的三号气泵驱动信号输出端与三号气泵驱动电路的气泵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三号气泵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三号气泵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
控制电路的高压气泵驱动信号输出端与高压气泵驱动电路的气泵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高压气泵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高压气泵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
控制电路的挡板驱动信号输出端与挡板驱动电路的挡板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挡板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一号电机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一号电机的输出轴与挡板的轴承连接;
每个光束发生装置的光束发生控制信号输入端均与控制电路的一个光束发生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每个光束接收装置的光束发生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一个光束发生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它还包括M根旋转用供气管路、M个电磁阀和二号气泵,所述M根旋转用供气管路均布并设置在同轴套在限位用供气管路和悬浮用供气管路之间,每根旋转用供气管路下部的进气口与均二号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每根旋转用供气管路上均设置一个电磁阀;
控制系统还包括二号气泵驱动电路,控制电路的二号气泵驱动信号输出端与二号气泵驱动电路的气泵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二号气泵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二号气泵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M个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控制电路的M个电磁阀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M为正整数。
它还包括底座、万向节和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在限位用供气管路的底部边缘;支架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与底座的上表面连接;
控制系统还包括二维驱动电路和二维驱动机构,控制电路的二维驱动信号输出端与二维驱动电路的二维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二维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与二维驱动机构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二维驱动机构用于带动万向节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未经哈尔滨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76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