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烟净化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47130.6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9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钱泽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兴平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713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烟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装置,具体涉及厨房用的一种油烟净化器。
背景技术
餐馆的厨房在烹饪时会产生大量的油烟,直接呼入油烟不利于身体的健康,现有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抽烟机过滤或通过风机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去,这样虽然能够基本避免油烟对于烹饪人员的身体伤害,但是仍然存着一些问题:1、现有的大部分抽油烟机可对油烟能进行强制过滤,但由于它的滤芯按装在排风扇前而,油烟直接与滤芯接触,这样就会造成滤芯很快堵死,需要经常清洗或者更换,非常不利于大型厨房使用;2、使用风机将大量的烟气从厨房抽出的方式,由于油烟直接通过烟囱直接排入室外,散发在周边环境中,油烟不但影响市容,同时还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严重影响着周围住户的身体健康;3、由于废弃的油脂可以通过一定的工艺处理成生物柴油进行再利用,油烟中带有的大量油脂被排入空气直接浪费掉,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既能够净化厨房油烟,又能够回收油烟中废弃油脂的油烟净化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烟净化器,包括有风机和油烟净化系统和固定架,风机和油烟净化系统固定在固定架上,风机设置在油烟净化系统的入口,油烟净化系统包括有两个相串联的旋风分离器、油烟过滤装置和油脂盛放装置,其中第一旋风分离器的空气入口与所述的风机相连接,第二旋风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油烟过滤装置相连通,油脂盛放装置设置在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分离物出口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油烟净化器有如下优点:1,由于采用了旋风分离器进行油烟的分离,没有采用滤芯直接过滤,在提高油烟分离效果的同时避免了传统的采用滤芯直接过滤导致的滤芯堵塞现象;2,由于油烟先经过了第一旋风分离器进行分离,然后又经过第二旋风分离器加水雾进行分离,最后经过油烟过滤装置进行过滤,三道工序处理后的油烟变得非常干净,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由于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油烟中的废弃油脂,然后收集到油脂盛放装置中,取出废弃的油脂可以进行废物再利用,比如通过一定的工艺转化为生物柴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进一步,为了提高第一旋风分离器对油脂的分离效果,所述的第一旋风分离器的内壁上设置有引导风向和收集油脂的螺旋形金属丝,油烟在螺旋金属丝的引导下绕避旋转,油烟中的油雾在金属丝上汇集,并沿金属丝快速的流下来。
进一步,为了提高第二旋风分离器对油烟的分离效果,所述的第二旋风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喷洒水雾的喷头,水雾与油雾结合后质量增大,便于从旋风分离器上分离下来。
进一步,在前述各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烟气的过滤效率,同时缩小油烟过滤器的占用体积,所述的油烟过滤装置包括有活性炭碳板和海绵,其中,活性炭碳板组成包覆旋风分离器和油脂盛放装置的箱体结构,海绵包覆在活性炭碳板外;这样油烟从第二旋风分离器出来后直接进入到了箱体结构中,由于箱体的过滤面积大,便于提高过滤效率,烟气然后穿过活性炭碳板和海绵散布到空气中。
进一步,为了在提高油烟过滤效率的同时,保证排入空气中的油烟除油彻底,所述的箱体为嵌套结构,包括有两层的活性炭碳板,两层碳板的间隔距离为10c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油烟净化器,包括有风机1和油烟净化系统2和固定架3,风机1和油烟净化系统2固定在固定架3上,风机1设置在油烟净化系统2的入口,油烟净化系统2包括有两个相串联的旋风分离器21、22,过滤箱体23和油脂盛放盒24,过滤箱体23由两个相互嵌套的活性炭碳板箱体231、232和海绵233组成,海绵233包覆在活性炭箱体232外,过滤箱体23包覆旋风分离器21、22和油脂盛放盒24,第一旋风分离器21的空气入口与风机1出口相连接,第二旋风分离器22的出气口直接将烟气排入过滤箱体23;油脂盛放盒24设置在第一旋风分离器21的底部油脂出口下方,第一旋风分离器21的内壁上设置有引导风向和收集油脂的螺旋形金属丝211,第二旋风分离器22的顶部设置有喷洒水雾的喷头221,两个相互嵌套的活性炭碳板箱体231、232的间隔距离为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兴平,未经朱兴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471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胀型防火包填充料配方
- 下一篇:一种低温截止阀阀杆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