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中铅的稀释液在审
申请号: | 201110410169.0 | 申请日: | 2011-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3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强;陈建钢;刘志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之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石墨 原子 吸收 测定 全血中铅 稀释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中铅的稀释液。
背景技术
血液中微量元素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化验项目之一。其中铅是人体不必须的微量元素,儿童铅中毒将对儿童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学习记忆能力和感觉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由于铅中毒是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中毒症状不是特别明显,如果长期铅接触会导致儿童脑功能不可逆转的损伤。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铅的应用范围已越来越广泛,其中全球铅的总产量已达3亿多吨,50%铅作为污染物已释放到我们生存的环境之中,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儿童是最大受害者。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医院保健机构要逐步将孕产妇、新生儿血铅化验列为常规临床检验项目,在全国推广车用汽油无铅化等措施,努力减少铅等有害物质导致的儿童智力损伤。
血中铅测试,目前有红细胞原卟啉(EP)的测试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四种,其中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为最广泛用来测定血液中铅含量。卫生部于1999年12月29日最新颁布了WS/T 174-1999《血中铅、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并从2000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2006年1月9日卫生部再次出台了《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并要求全国各卫生厅局同时开始实施。
现有的卫生行业标准中测量血中铅时,在标准系列中添加血液基准。标准方法可以通过标准加入法有效扣除的严重基体干扰,但同时需要耗费更多的血液,而且操作烦琐,增加了临床检验的难度。在众多血中铅测量文献报道中,消解血样后进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量可以消除血中液的基体干扰,但是化学消解过程费时费力,且容易引入污染,不易于实际临床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中铅的稀释液,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来测定血液中铅含量时,需要耗费更多的血液,而且操作烦琐,增加了临床检验的难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中铅的稀释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液包括按体积百分比计为0.1%~1%的HNO3、0.05%~1%的Triton-100、0.2%~2%NH4H2PO4、以及余量的基础稀释液。
进一步,所述基础稀释液为二次去离子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稀释液包括按体积百分比计为0.5%的HNO3、0.3%的Triton-100、1.2%NH4H2PO4、以及余量的二次去离子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稀释液包括按体积百分比计为0.3%的HNO3、0.2%的Triton-100、1.6%NH4H2PO4、以及余量的二次去离子水。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稀释液包括按体积百分比计为0.8%的HNO3、0.5%的Triton-100、0.8%NH4H2PO4、以及余量的二次去离子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发明作为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中铅的稀释液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优点:
a.测定用的标准溶液无需全血匹配。
b.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消除干扰对测定的影响,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测试要求。
c.测量方法准确可靠,能满足全血中铅元素含量的分析测定。
d.用本发明吸收全血样品测试铅的含量,其测定误差在5.5%以内。
本发明的特点可参阅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铅标准浓度-吸光度曲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之光谱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之光谱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10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