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400mm特厚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8098.0 | 申请日: | 201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1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甄新刚;朱志远;蒋海涛;李景光;王玉龙;白占禄;宋征;赵晶;孙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 | 分类号: | B22D11/12;B22D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066326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400 mm 厚板 中心 偏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炼钢连铸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改善400mm特厚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厚板坯中心偏析的形成原因及危害,许多文献已做了详细的阐述:认为柱状晶“凝固搭桥”与板坯鼓肚是形成中心偏析的主要原因,使用动态轻压下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铸坯的中心偏析;但有关400mm以上特厚板坯动态轻压下技术的研究却很少。在400mm特厚板坯生产中,中心部位仍存在明显的偏析带,有必要采用动态轻压下技术减轻其偏析程度,而目前国内针对此厚度规格的高品质特厚板坯无可供参考的经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400mm特厚板坯中心偏析的方法,通过动态轻压下技术改善400mm特厚板坯的中心偏析程度,使得中心偏析评级杜绝出现C2.0以上等级,从而提高特厚板坯的内部质量。具体工艺步骤为:
(1)确定最优的压下位置:对于压下位置,一般用两相区某点的固相率fs表示,fs=(T1-T)/(T1-TS),其中T1为液相线温度,℃;TS为固相线温度,℃;T为两相区某点温度,℃。针对400mm特厚板坯,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采用相同的压下量,设定不同的压下位置:fs=0.2-0.92、fs=0.05-1.0,分别取铸坯试样进行酸浸低倍评级,并钻孔取样进行C、S化学分析,计算出相应的偏析比,结合低倍评级与C、S偏析比,确定最优的压下位置。
(2)确定最优的压下量:最优的压下位置确定后,在此压下区间内,试验不同的压下量:5-6mm、6-8mm,并在固相区施加一定的压下量:0-0.5mm,结合低倍评级与C、S偏析比,确定最优的压下量。
本发明所述的钻孔取样方法(见图1)是用直径8mm的钻头在板坯宽度1/4、1/2和3/4处的厚度1/2和1/4处分别取5个、10个、5个钢屑,进行C、S化学分析,分别得到两种轻压下方案的C、S偏析比。
附图说明
图1为钻孔取屑示意图。钻孔取样方法是用直径8mm的钻头在板坯宽度1/4、1/2和3/4处的厚度1/2和1/4处分别取5个、10个、5个钢屑,进行C、S化学分析,分别得到两种轻压下方案的C、S偏析比。
图2为方案号1的特厚板坯酸浸低倍照片。
图3为方案号2的特厚板坯酸浸低倍照片。
图4为不同轻压下方案C、S分布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钻孔取屑示意图。钻孔取样方法是用直径8mm的钻头在板坯宽度1/4、1/2和3/4处的厚度1/2和1/4处分别取5个、10个、5个钢屑,进行C、S化学分析,分别得到两种轻压下方案的C、S偏析比。
(1)针对400mm厚度规格的中碳钢,以Q345DH为例,设计两组轻压下试验方案,板坯断面规格400×2400mm,表1为不同方案的轻压下参数,表2为试验炉次的平均成分。图2、图3为采用不同轻压下方案时,特厚板坯的酸浸低倍照片,通过肉眼观察,发现方案2的偏析情况要好些,板坯的中心部位不存在明显的偏析带。
(2)通过钻孔取样,计算两组轻压下试验的C、S偏析比,如图4所示,轻压下方案2的C、S偏析比均小于方案1,结合试验板坯的酸浸低倍结果表明,采用方案2的轻压下模式更有利于改善400mm厚度中碳钢的中心偏析。
(3)因此,断面规格为400×2400mm的Q345DH钢,最优的轻压下参数为:两相区压下位置fs=0.05-1.0;两相区压下量7mm、固相区压下量0.5mm。
表1轻压下参数
表2试验钢种Q345DH化学成分(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未经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8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