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过敏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02334.8 | 申请日: | 2009-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8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狩野宏;池上秀二;古市圭介;伊藤裕之;折居直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明治 |
主分类号: | A61K35/74 | 分类号: | A61K35/74;C12N1/20;A61P17/16;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金世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敏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2月26日、申请号为200980106607.5、发明名称为“抗过敏剂”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过敏剂。
背景技术
近几年,由食物、日本柳杉等的特定的花粉、屋尘、化学物质等激发的鼻炎、结膜炎、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等过敏症状已成为社会问题。尤其,伴随住宅的高密封化,因施工时的甲醛、甲苯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宠物的室内饲养以及冷气暖气的连续使用等而螨、其尸体、粉、霉、花粉、宠物的毛等屋尘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化学物质等将长期间存在于室内,引起过敏症状已成为问题。
通常,关于减轻过敏症状方面更多是依赖于抗组胺、类固醇等的药剂,在费用、副作用等方面患者所承受的负担大,因此期待通过较简便地摄取安全性高的食品来源物而能减轻过敏症状。
例如,在柿子叶提取物中,确认到被动皮肤过敏(PCA)反应和特应性皮炎模型中的有效性(专利文献1)。并且,微生物中也有确认了这样的有效性的例子,但是该微生物为基因重组大肠杆菌,需要充分验证安全性(专利文献2)。仍然需要能减轻过敏症状的食品和安全性高的天然微生物等的探索。
另一方面,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乳球菌属(Lactococcus)乳酸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乳酸菌一直以来被使用于饮料食品的制造中,且已报道它们的培养液中含有1,4-二羟基-2-萘甲酸(DHNA)(专利文献3,非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394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54976号公报小册子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2003/016544号
非专利文献1:K.Fruichi et al.,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May 2007,p.3137-314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安全性高的抗过敏剂。
本发明人等对能降低过敏症状的物质进行研讨的结果,发现丙酸杆菌发酵物具有减轻由螨来源抗原引起的特异反应性皮炎及被动皮肤过敏(PCA)反应的作用,该发酵物作为抗过敏剂有用。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丙酸杆菌发酵物作为有效成分的抗过敏剂。
另外,本发明提供丙酸杆菌发酵物在制造抗过敏剂中的应用。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敏症状的预防、改善方法,给药或摄取有效量的丙酸杆菌发酵物。
本发明由于是来自一直以来使用于食品制造中的天然微生物的发酵物,所以作为安全性高的抗过敏剂有用。而且,因使用微生物,能够大量生产该发酵物。
附图说明
图1表示蒸馏水给药组[蒸馏水]、丙酸杆菌发酵物给药组[丙酸杆菌发酵物]、培养基(未发酵物)给药组[培养基]、以及皮炎未激发组[未激发]的、试验期间中的皮炎症状记分(score)的变化(以平均±标准误差表示。**P<0.01,*P<0.05,Dunnett的多重比较,与蒸馏水给药组的比较)。
图2表示蒸馏水给药组[蒸馏水]、丙酸杆菌发酵物给药组[丙酸杆菌发酵物]、培养基(未发酵物)给药组[培养基]以及皮炎未激发组[未激发]的、14天、21天和28天的血清中总IgE浓度(以平均±标准误差表示。*P<0.05,Dunnett的多重比较,与蒸馏水给药组的比较)。
图3表示蒸馏水给药组[蒸馏水]、丙酸杆菌发酵物给药组[丙酸杆菌发酵物]、培养基(未发酵物)给药组[培养基]及皮炎未激发组[未激发]的、14天、21天和28天的SAA浓度(以平均±标准误差表示。*P<0.05,Dunnett的多重比较,与蒸馏水给药组的比较)。
图4表示蒸馏水给药组的PCA反应激发部位[蒸馏水]、丙酸杆菌发酵物给药组的PCA反应激发部位[丙酸杆菌发酵物]、培养基给药组的PCA反应激发部位[培养基]、富马酸酮替芬给药组的PCA反应激发部位[富马酸酮替芬]、以及各组的PCA反应未激发部位[PCA(-)]的伊凡斯蓝(Evans blue)漏出量。(以平均±标准误差表示。**P<0.01,Dunnett的多重比较,与蒸馏水给药组的PCA反应激发部位[蒸馏水]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明治,未经株式会社明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02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