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段彩纱的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98701.1 | 申请日: | 201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3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谢春萍;苏旭中;徐伯俊;刘新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1/22 | 分类号: | D01H1/22;D02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段彩纱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混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涉及安装在普通环锭纺细纱机上生产花式段彩纱的传动装置,通过简单的齿轮改造达到控制后罗拉变速的目的。
背景技术
段彩纱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纱线,是近几年来在环锭纺细纱机上通过适当改造而生产的一种新型色纺纱,具有多颜色组合的新风格,有别于一般的花纱,段彩纱呈现不规则独特的花色效果,在纱线轴向不仅有粗细变化,而且有不连续分布交替出现的花式色彩。段彩纱线既具有色彩性,又具有结构性;既富有层次变化,又富有立体感,被广泛用于服装面料、装饰面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开发段彩纱品种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增加了光彩,也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纺纱从过去的单一纤维纯纺到多种纤维混纺,从过去的纯色纺到现在的多色纤维混纺,再加上染整工艺的进一步发展,面料的色泽,色彩和层次感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在传统纺纱工艺中,要做到纱线在纵向上有不同的色泽,是目前多色混纺纱线的难题。
纺纱技术发展至今,还是以环锭纺三罗拉牵伸工艺为主。目前花式段彩纱的生产也普遍通过环锭纺细纱机实现,其生产原理是通过双根粗纱喂入的办法,主体粗纱和辅助粗纱分别从中罗拉以及后罗拉喂入。通过伺服电机的进行喂入控制达到段彩效果,并产生竹节。普通环锭纺细纱机上进行机械改造生产段彩纱的方便简单,改造成本低,纺纱效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全新的生产段彩纱的传动装置,使用一种中后罗拉配合变速生产段彩纱的传动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普通环锭纺细纱机纺纱工艺中。同时提供的装置与细纱机搭配使用,细纱机改装方便,便于安装、维护。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生产段彩纱的传动装置,通过简单的齿轮改造,在细纱机后牵伸部位配置段彩伺服电机完成对段彩纱段的控制与分配。
本发明可以应用在普通环锭纺细纱机上进行简单的技术改造,通过对后牵伸区齿轮的变更使得后罗拉分离出去由一个伺服电机对后罗拉进行单独控制,实现了中后罗拉的配合加减速生产段彩纱;该方法与现有其它技术相比,适用性高,可适用于多种型号细纱机,且生产装置安装简便、易维护、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传统环锭纺纱中,通过对细纱机后区牵伸部位进行改造,两对定做的蝴蝶牙传动齿轮(Z4、Z5)与(Z6、Z7),以及后罗拉段彩伺服电机(8)组成的简单传动机构对细纱机后罗拉(3)进行单独控制达到变速的目的,如图1所示。主牵伸齿轮Z15、Z16在中罗拉伺服电机的配合之下控制中罗拉(2)加速或者减速,其传动途径为:中罗拉伺服电机→Z17→Z18→Z19→Z20→中罗拉;前罗拉(1)的传动途径为:主牵伸齿轮→Z14→Z13→Z12→Z11→Z10→Z9→前罗拉。细纱机开车运转过程中,通过合理的牵伸工艺配置,竹节、基纱参数设置,中罗拉伺服电机控制中罗拉(2)变速,在后罗拉(3)停顿的时候进行加速,形成段彩竹节。后罗拉的传动途径为:后罗拉段彩伺服电机→Z7→Z6→Z5→Z4→后罗拉;在后罗拉段彩伺服电机(8)的控制下,后罗拉(3)间歇地加速、停顿,喂入彩段纤维,纱线产生彩色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98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口径非球面朗奇检测方法
- 下一篇:铝合金防腐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