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74815.2 申请日: 2011-11-23
公开(公告)号: CN102389515A 公开(公告)日: 2012-03-28
发明(设计)人: 刘金康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益合邦森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896 分类号: A61K36/896;A61P17/10;A61K31/045
代理公司: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代理人: 毛光军
地址: 610000 四川***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防治 痤疮 皮肤病 外用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属于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酒刺。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痤疮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内分泌因素、皮脂的作用、毛囊内微生物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据学者们统计,在青春期男性有95%,女性有85%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目前中医主要以清泄肺胃、疏肝滋阴等方法,从根本上进行调理。内服剂型有丸剂、散剂、胶囊、汤剂等,外用剂型有膏药膏、洗液、霜剂等。目前虽然已经有很多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但是普遍存在疗效慢、易复发,难以达到根治,甚至留下疤痕等缺点。

皮脂毛囊中存在的三组微生物(痤疮棒状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卵圆形糠疹芽抱菌)虽均能分解脂肪,但以痤疮棒状杆菌最为首要,只有此种菌减少时游离脂肪酸才减少。虽然痤疮棒状杆菌在皮表脂类的游离脂肪酸的产生中起主要作用,但却不是唯一的原因,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致使毛囊壁损伤破裂,剥脱的角化细胞、皮脂和皮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以及痤疮棒状杆菌等进入真皮中,从而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

在西医治疗方面,西药多用激素类如乙烯雌酚、抗菌素如四环类药和维生素B族,这类治疗方法只能治表,且不宜久服,因内分泌和生理因素,愈后愈易复发。局部治疗多用霜剂涂于患处,如1996年12月18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137890A,申请号为95106278.6的名为“一种消除痤疮及其沉积色素的美容品青春霜和加工方法”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消除痤疮及其沉积色素的美容品青春霜和加工方法,它是由田竹草萃取液、维生素C、珍珠粉、甲硝唑、甘油及其它化妆品添加剂加工成膏,这类产品对痤疮及其沉积色素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对皮肤存有一定刺激性,且膏状制剂涂抹后妨碍皮肤正常代谢。

现在也出现了许多防治痤疮皮肤病的中药,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4月20日公开了一项公开号为CN102018937A,申请号为201010585918.9,名称为“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所用原料及质量份数为:白芷、苦参、黄芩、黄柏、大黄、金银花、野菊花、芦荟、栀子、薄荷、姜黄、茯苓各50-70份,胆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葛根、玉竹各30-50份,珍珠粉、硫磺、冰片各6份。该药物可用于治疗粉刺、痤疮、及其痊疮后留下的疤痕。它属于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成本低廉。

又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年7月6日公开了一项公开号为CN102114216A,申请号为201010571732.8,名称为“一种外敷抗菌消炎药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敷抗菌消炎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消炎药剂及其制备方法,由原料薄荷、荆芥、防风、大黄、黄柏、穿心莲、连翘、黄芩、柴花地丁、丹参、苦参、白芷、牡丹皮、芦荟、黄芪、大青叶、青蒿、龙胆草、紫草、甘草、五倍子、黄连、决明子、板蓝根、金银花、菊花、山楂、百部、艾叶、蛇床子、冰片粉、硼砂粉、蜂蜜、丙三醇、丙二醇、吐温60、OP10、蓖麻油、松节油加工制成。本产品抗菌消炎效果好,细菌不会产生抗体,避免细菌变异成超级细菌,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上述两篇专利文献中的中药配方用药复杂,工艺简单,导致制备出来的药物有相互影响,增加毒副作用,在配方上用药太多,存在资源浪费。

1、上述专利中的中药配方上未按中医的配方原则,方从法出,以君、臣、佐、使的配伍组方。所以存在配方用药复杂,功用不明确,疗效不高等问题。

2、再有,上述专利中的中药制备方法上工艺简单,未按中药的有效成份选用提取溶液,粉碎后直接外用,所以存在有效成份提取不完全等缺陷和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中药配方用药复杂,功用不明确,疗效不高,药物有相互影响,增加毒副作用,在配方上用药太多,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组方科学,疗效高具有祛痘除螨、杀菌消炎、减轻色素着、控油护肤、修复疤痕的中药擦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制备方法工艺技术简单,使用不便等缺陷,提供一种工艺技术先进,使得剂型稳定,使用方便的制备方法,并且调配一种达到皮肤生理特点适应不同肤质患者的使用制剂。

一种防治痤疮皮肤病的外用中药擦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以下重量份数组成的组分:

苦参10~15份、丹参10~15份、黄芩5~10份、雪胆5~10份、芦荟2~5份、甘草2~5份、冰片1~2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益合邦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益合邦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74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