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形射频消融电极及其技术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8637.2 | 申请日: | 2011-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8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华;江雄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金华;江雄鹰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形 射频 消融 电极 及其 技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肿瘤消融治疗方法,应用单极射频消融电极与盐酸共同形成球形活性电极增强射频消融作用,从而形成大的球形组织消融灶,该技术属于肿瘤局部消融治疗技术开发领域。
背景技术
化学消融和射频消融是肿瘤两种有效的局部消融治疗方法,临床资料显示这两种方法单独应用时能完全灭活小于3cm的肿瘤组织,在肝癌的治疗中效果与手术切除相近。但对5cm以上的大肝癌,因这两种消融方法均难以到达较大的球形消融灶,对大肿瘤难以实现完全灭活,因而容易造成肿瘤的残留和复发。
盐酸是一种已有应用报道的肝癌消融治疗的化学消融剂,研究表明其消融毁损作用强于常用的化学消融剂无水乙醇和乙酸,而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同时盐酸(H+、Cl-)是人体消化液中消化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在与蛋白质发生作用后转化成水和盐等无毒物质。在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的稀盐酸的含量为9.5%~10.5%,浓度约为3mol/L,可以用于胃酸缺乏症的治疗。因此,稀盐酸是一种无毒的内源性化学消融剂。
美国Rita公司推出的单极盐水灌注型射频电极(monoplar infusion electrod, RITA Uniblate)是目前最常用的射频消融电极之一。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表明这种射频消融技术单针单次消融的最大范围约为3.5cm×2.5cm,消融灶为椭圆形。消融范围较小,且不符合大多数实体肿瘤球形的形状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化学和射频消融技术的不足,为肿瘤的消融治疗提供一种安全且容易操作的方法,即:通过单针电极单次消融即可获得较大范围且类球形消融毁损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依据盐酸的离子导电性、蛋白凝固作用和细胞膜破坏作用特点,设计了盐酸联合射频消融共同形成球形活性电极的方法消融肿瘤组织。该方法的原理是:盐酸是完全电离的强电解质,进入到组织后可以提高局部组织的离子浓度,增强组织导电性,降低组织内电阻,组织注射后以球形弥散。当它与射频消融同步进行时可以形成一个球形消融活性电极,增加射频能量的沉积,从而扩大消融范围和形成球形消融灶。
实验研究:盐酸注射联合射频消融、单独射频消融和单独盐酸化学消融离体猪肝实验的比较。
离体猪肝消融实验分为三组。A组(盐酸注射联合射频消融):将21G化学消融针和18G RITA单极射频消融电极并排插入肝组织内。化学消融针针尖位于单极射频电极所开放的活性电极中点位置。通过化学消融针注入6mol/L盐酸2ml。设定射频参数为103℃/15min/30W,在注射完毕后开启射频消融。B组(单独射频消融):18G单极射频消融电极插入肝组织内,设定射频参数为103℃/15min/30W。C组(单独盐酸消融):21G化学消融针插入肝组织内,通过化学消融针注入6mol/L盐酸2ml实现单独化学消融。射频消融过程(A组和B组)通过射频发射器连接电脑记录输出的功率和组织的实时电阻。上述三组消融结束后切开肝脏消融灶,大体观察结果示:盐酸注射联合射频消融组的消融灶为类球形,中心为类球形灰黑色针道区,呈果冻样,往外移行分别为灰白色、淡粉红色和粉红色区域,与正常组织分界较清,大小为5.0×5.5cm;单独射频消融的消融灶为椭圆形,中心有狭长的黑色针道区,消融灶外周呈灰白色,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大小为2.5×3.5cm;单独盐酸消融的消融灶为类球形,呈灰白色均匀一致,与正常组织界限明显,大小为1.5×1.8cm。消融灶形态结果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金华;江雄鹰,未经黄金华;江雄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86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