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田埋茬耕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2444.6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9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曹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樱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49/02 | 分类号: | A01B49/02;A01B35/18;A01B3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田 埋茬耕 整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与拖拉机配套的农田耕整机械,特别是用于与拖拉机配套、集旋耕、埋茬、打桨、耙地于一体的水田耕整机。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的发展,与拖拉机配套的水田耕整机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现有水田耕整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在以下方面存在缺陷:
一、为改善耕地的土壤性能,并避免秸杆焚烧的污染,实行“秸杆返田”是最佳方案。为此,研制高效、适用的耙耕、埋茬机械是农机战线急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已有的水田耙、水田埋茬起桨整地机和双辊灭茬整地机,虽然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埋茬的作用,但存在以下主要缺陷:1、水田耙、水田埋茬起桨只能在已耕地上作业,即田地必须先耕一遍,放水浸泡12小时后才能用该机作业,耕作环节多,种田成本高;2、双辊灭茬整地机虽然能在未耕地上作业,但因为是双轴刀辊(前辊旋耕,后辊灭茬),所以结构复杂,负荷很大,运行成本高;
二、现有水田耕整机拖板为狭长的条状板体结构,拖板一般处于固定的平置或近似于平置状态,利用其底平面将地面耙平。这种拖板结构存在着不足:如果原来的地面高低不平,且高度差较大,平置或近似于平置的拖板由于其厚度所限,不能将较高地面的土移到较低处;拖板处于固定的平置或近似于平置状态,不能对地面施加主动的作用力,更不能根据地面情况调整拖板对地面的压力,因此,也不可能获得较好的整平效果;
三、现有水田耕整机拖板为狭长的条状板体结构,基本上与旋耕打桨机等宽,水田耕整机作业时,旋耕打桨机后面的拖板使得打桨机产生的泥浆从拖板两侧流出,造成中间的泥土向两侧流失,这样耙过的田地产生内凹现象,影响土地的平整度;另外,在水田中往返作业时,水田地面接缝处易高低不平,为了使水田地面接缝处易高低基本一致,水田耕整机需增加往返工作次数,工作效率低;
四、现有水田耕整机拖板与机架后端的连接结构是将拖板直接固定连接在机架后端,这种结构的缺点是:水田耕整机作业时,水田内不平整,旋耕打桨机随着拖拉机倾斜,机架也会随着旋耕打桨机倾斜,由于拖板与机架后端采用的是刚性连接,也就势必会造成原来与地面水平接触的拖板的倾斜,这样会造成拖板变形,同时也影响耙地的平整度,拖板变形严重时会损坏水田耕整机;
五、现有水田耕整机的传动一般是由拖拉机输入动力,由耕整机上的传动系统传动到执行部件上,传动系统一般为两级传动,前一级为锥齿轮传动,后一级为齿轮传动或链传动。现有水田耕整机传动系统中的后一级传动机构一般设置在水田耕整机中间,由中间向两侧的耕整机旋转轴输出动力。这种传动机构的优点是水田耕整机的旋转轴受力比较均衡,但是缺点比较突出:一、水田耕整机中间存在作业的盲区;二、维修、调整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调整、维修、使用方便,运行成本低,能一次性完成旋耕、打桨、埋茬、耙地作业的水田埋茬耕整机。该水田埋茬耕整机埋茬结构简单,能很简单地起到埋茬作用,埋茬无需大的负荷,运行成本低,维修、更换十分方便;能调整拖板对地面的压力,从而获得较好整平效果,也能通过结构调整,将田地上较高地面的土刮到较低处;拖板两侧设置了可折叠式侧拖板,组装到水田耕整机上在水田中往返作业时,能避免耙过的田地产生内凹现象,并能很容易地将水田地面接缝处耙平,保证土地的平整度;在拖板与机架之间采用柔性缓冲、补偿连接结构,能在旋耕打桨机和拖板之间起到缓冲、补偿作用,从而有效地保护拖板,进而保护水田耕整机;采用侧置式传动机构,维修、调整方便,耕整机中间不存在作业的盲区。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水田埋茬耕整机,它包括旋耕打桨机构、罩壳、传动系统、悬挂总成、机架总成、拖板总成;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两级传动机构,前一级为耕整机中间的锥齿轮传动机构,后一级为链传动机构;所述拖板总成连接在罩壳的后端;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链传动机构设置在耕整机的一侧,锥齿轮传动机构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到链传动机构,由链传动机构将动力传到旋耕打桨机构;
所述拖板总成包括主拖板、副拖板,主拖板通过两侧的销轴与副拖板链连接;所述副拖板、罩壳之间通过柔性连接板连接,构成拖板柔性缓冲、补偿连接结构;
在主拖板上设有埋茬结构,它包括压杆;所述压杆为细长杆状构件,它从主拖板的前端上方沿着主拖板前进的相反方向斜向后端下方插入主拖板上的孔中,其上端固定连接在主拖板上端面靠前端位置;所述压杆下端高出主拖板下端面20~7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樱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泰州樱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24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