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水式水力旋转推流曝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6834.2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2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鄢碧鹏;蔡小虎;汤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水 水力 旋转 推流曝气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曝气机,具体涉及一种潜水式水力旋转推流曝气机,适用于景观水体、水产养殖、污水处理的曝气。
背景技术
景观水体用以修饰环境、给人以美感,维护生态平衡。目前景观水多为封闭性和非流动性的死水特征。在天然降雨、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水源受到威胁,影响人类的健康。
水产养殖中水体也多为封闭式,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随着水体中鱼虾及其他水产品数量的增多,其对溶解氧的需求量就会大大增加,同时排泄物、残饵等也会随之增加。缺氧水体也给有害细菌和病毒提供了生长的温床,使得有害细菌和病毒大量的繁殖生长。这样必然会侵害到同一水体中的鱼虾,使得鱼虾得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如不加控制,还可能暴发鱼病,引起大批量鱼虾的死亡。
一般说来曝气装置可以分为机械曝气装置、鼓风曝气系统、水力剪切式曝气装置、水力冲击式曝气装置、水下曝气装置等。现有的技术中,使用曝气机让有害气体溢出,向水中通入空气或者吸入空气,并与水相混合,使水中溶入更多气体得到净化的效果。主要目的是在水中造成流动、增氧,使死水变为活水,以强化水体的自净作用。但是,现有水下曝气机采用空压机将空气吸入曝气机,将气体推出以达到水气混合,或者利用水泵真空吸入空气以达到水气混合,大多只能一侧或者双侧曝气,无法让曝气机自由旋转,水气不能合理分配,效率较低,而且结构复杂,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潜水式水力旋转推流曝气机,该曝气机在水力作用下能自由旋转,实现多方位旋转曝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潜水式水力旋转推流曝气机,包括电机和导流弯管,电机经由转轴与双向叶轮联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双向叶轮转动,所述双向叶轮伸入其一侧所述导流弯管中,双向叶轮和电机之间有一段导流弯管为格栅,所述双向叶轮附近设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水面,所述格栅、电机和导流弯管围成的空间形成混合室,所述电机、导流弯管的下方设置托盘,托盘经转动轴承连接固定底座,所述转动轴承上套装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位于所述托盘和所述固定底座之间。
所述电机为正反转电机,所述电机正转能带动所述双向叶轮正转,所述电机反转能带动所述双向叶轮反转。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曝气机通过潜水泵产生的水流经过喷嘴形成高速水流,在喷嘴周围形成负压经吸气管吸入空气,在混合室与水流混合,在导流弯管内产生水气混合流,通过导流弯管高速喷出,水流从导流弯管喷出时会产生切向推力,使曝气机能360°自由旋转,提高曝气范围。第二,本发明可通过改变导流弯管角度,满足不同的转速需求。第三,本发明采用双向叶轮,水和空气在导流弯管内混合,为了防止堵塞,采用格栅阻挡悬浮物,当格栅堵塞时,采用双向叶轮的反向运作,形成反冲洗。第四,曝气机完全浸没在水中,需要密封较好的装置控制电机电缆和外界的接触,本发明采用导电滑环(密封),在曝气机旋转时,不会有电缆缠绕转轴。第五,本发明曝气机主要是在水力作用下能自由旋转,可以多方位旋转曝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潜水式水力旋转推流曝气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托盘、3格栅、4转轴、5固定底座、6导电滑环、7转动轴承、8吸气管、9双向叶轮、10导流弯管、11电缆、12混合室。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潜水式水力旋转推流曝气机,包括电机1和导流弯管10,电机1经由转轴4与双向叶轮9联接,所述电机1驱动所述双向叶轮9转动,所述双向叶轮9伸入其一侧所述导流弯管10中,双向叶轮10和电机1之间有一段导流弯管10为格栅3,所述双向叶轮9附近设有吸气管8,所述吸气管8的另一端伸出水面,所述格栅3、电机1和导流弯管10围成的空间形成混合室12,所述电机1、导流弯管10的下方设置托盘2,托盘2经转动轴承7连接固定底座5,所述转动轴承7上套装导电滑环6,所述导电滑环6位于所述托盘2和所述固定底座5之间。电机1为正反转电机。电机1正转能带动双向叶轮9正转,电机1反转能带动双向叶轮9反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68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