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轴动平衡校正装置及校正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5286.1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悦武;杨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辛克试验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8 | 分类号: | G01M1/3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16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轴 动平衡 校正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曲轴制造领域的曲轴动平衡校正装置及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重量大、尺寸细长的大型曲轴,由于其自身重量在旋转工程中容易造成很大的挠度,因此曲轴在实际工作时往往采用多个支承面以减少由旋转时动不平衡所引起的动挠度。
为了减少或消除大型曲轴的动不平衡,必须利用合适的动平衡机来检测其动不平衡量。现有大型曲轴的动平衡校正一般采用通用动平衡机来完成。通用的动平衡机一般采用两个支承面来检测动不平衡量。采用这种动平衡机来对大型曲轴进行平衡是不合适的,其原因在于大型曲轴在实际工作时具有两个以上的工作面,如果在进行动平衡校正时只采用两个支承面,则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动挠度不能忽略,此时所进行的动平衡校正达不到应有的动平衡指标,甚至这种动平衡校正是没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曲轴动平衡校正装置,其动平衡校正精度高、容易实现。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包括车头、车身、第一支承摆架和第二支承摆架,所述车头、第一支承摆架和第二支承摆架沿所述车身的轴向依次排列,所述车身内置驱动系统,所述第一支承摆架和所述第二支承摆架内置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外接电测系统;
所述的动平衡校正装置还包括支承框架,所述支承框架架设在所述第一支承摆架和第二支承摆架之间,在所述支承框架的顶部,沿所述支承框架的轴向,可拆卸地安装若干滚轮架。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框架的顶部,沿所述支承框架的轴向设置两条移动齿条导槽;所述滚轮架底部设置扳手和移动齿条,所述移动齿条导槽和所述移动齿条相互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框架的底部设置盛油槽。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架下方设置升降丝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承摆架和第二支承摆架可沿所述车身的轴向滑移。
实现上述目的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所述方法是在一种曲轴动平衡校正装置上进行的,包括下列步骤:
安装滚轮架步骤:在所述动平衡校正装置的支承框架的顶部,沿所述支承框架的轴向,可拆卸地安装若干滚轮架;
安装曲轴步骤:沿所述支承框架的轴向将曲轴安装在所述滚轮架上,所述滚轮架与所述曲轴之间形成支承面;
曲轴动平衡校正步骤:通过万向节将车头中的驱动系统与所述曲轴相连,并由所述驱动系统带动所述曲轴旋转,进行动平衡校正。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框架的顶部,沿所述支承框架的轴向设置两条移动齿条导槽;
通过所述移动齿条导槽和所述移动齿条之间的卡接,完成所述安装滚轮架步骤;
在所述安装曲轴步骤中,通过所述移动齿条和所述移动齿条导槽之间的配合使所述滚轮架沿所述支承框架的轴向滑移,调整各所述滚轮架与所述曲轴之间的支承面在所述曲轴轴向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曲轴步骤中,通过所述滚轮架下方设置升降丝杆;调整所述滚轮架的水平高度,保证各所述滚轮架与所述曲轴之间的支承面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曲轴步骤中,通过光轴调整所述滚轮架在水平横向位置,使各所述滚轮架与所述曲轴之间的支承面的中心连线与所述曲轴是同轴的。
进一步的,通过在所述支承框架的底部设置盛油槽,在动平衡校正步骤中对所述曲轴上的滚轮进行润滑。
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曲轴动平衡校正装置,即在在所述第一支承摆架和第二支承摆架之间架设支承框架,并在所述支承框架的顶部,沿所述支承框架的轴向,可拆卸地安装若干滚轮的技术方案,其技术效果是所述滚轮架的数量可按需变化,以保证曲轴在进行动平衡校正时的支承状态与曲轴的实际工作时的支承状态一致,不平衡校正的精度提高。由于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曲轴动平衡校正方法,即将在所述支承框架的顶部,沿所述支承框架的轴向,可拆卸地安装若干滚轮,并由所述滚轮架和所述曲轴之间形成支承面,再对曲轴进行动平衡校正,其技术效果是实现曲轴在进行动平衡校正时的支承状态与曲轴的实际工作时的支承状态一致,不平衡校正的精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曲轴动平衡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种曲轴动平衡校正装置,包括车头1、车身2、第一支承摆架3、第二支承摆架10、支承框架6和滚轮架5,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辛克试验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辛克试验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5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