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燃料的厨房用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4734.6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6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鑫烨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1/00 | 分类号: | F23D11/00;F23D11/3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许伟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厨房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燃料的厨房用燃烧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强化对工业废弃物的限制,处理牛脂等动物性、大豆油等植物性或润滑油、绝缘油、发动机油等矿物性的废油需要处理利用。因此,需要将废油用作锅炉或燃烧器等燃烧装置的燃料。但是,废杂油中所含的杂质多,燃烧效率差,且废杂油的火点温度高等问题,故,在所述的以废杂油为燃料的燃烧装置中,大都存在燃料的废油引起不完全燃烧,产生大量黑烟,并且,硬的碳泠附着存燃烧室的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充分的双燃料的厨房用燃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是一种双燃料的厨房用燃烧器,它主要由炉头上件、耐火圈、燃烧室、进风室组成;所述的燃烧室的上端面与炉头上件的下端面端接,在燃烧室与炉头上件之间形成一个燃烧空间;所述的耐火圈套置在燃烧室与炉头上件构成的燃烧空间内;所述的进风室安装在燃烧室的下端且进风室内腔与燃烧室底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气化空间,在进风室上设有进油口;它还包括一废油输入管;在炉头上件侧壁和耐火圈侧壁上设有一相互贯通的通孔,所述的废油输入管穿过炉头上件的通孔而伸入耐火圈内腔。
所述的位于耐火圈内腔的废油输入管弯曲成圆环状。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在已有的醇基燃料燃烧器上增加了一根废油输入管,该废油输入管可用于输入废杂油,构成燃烧M90醇基燃料和废杂油的双燃料输入结构,可对废杂油进行充分燃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废油输入管的另一种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双燃料的厨房用燃烧器,它主要由炉头上件1、耐火圈2、燃烧室3、进风室4、废油输入管5组成。
所述的燃烧室3的上端面与炉头上件1的下端面端接,在燃烧室3与炉头上件1之间形成一个燃烧空间。
所述的耐火圈2套置在燃烧室3与炉头上件1构成的燃烧空间内。所述的进风室4安装在燃烧室3的下端且进风室4内腔与燃烧室3底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气化空间,在进风室4上设有进油口41,用于输入M90醇基燃料;在炉头上件1侧壁和耐火圈2侧壁上设有一相互贯通的通孔11、21,所述的用于向燃烧器输入废杂油的废油输入管5穿过炉头上件1的通孔11、21而伸入耐火圈2内腔,为了具有更多的燃烧面积,位于耐火圈2内腔的废油输入管5弯曲成圆环状,在弯曲杆端开设有出气口51。
在本发明中,在进风室4的进油口41和穿设于炉头上件1和耐火圈2的废油输入管5,构成燃烧M90醇基燃料和废杂油的双燃料输入结构。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废油输入管5’的另一种结构,在位于耐火圈2内腔的废油输入管5’弯曲成圆环状,在弯曲杆端开设有出气口51’,在该弯曲成圆环状段上开设有多个出气孔5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当进风室4上设有进油口41中进入M90醇基燃料,会在燃烧室内先进行燃烧,产生的火焰对废杂油输入管5进行预热,待废杂油输入时, 废杂油输入管5已是高温状态,废杂油在废杂油输入管5中经过时,容易使废杂油被气化,使得废杂油进入燃烧室后得以充分燃烧
废杂油输入管5设备位置受M90醇基燃料的火焰温度控制,较佳的位置为:废杂油输入管5设置在火焰温度在500-700摄氏度之间,因为在这个温度下,废杂油易被气化。
本发明的重点就在于:在已有的醇基燃料燃烧器上增加了一根废油输入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鑫烨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鑫烨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47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