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外形限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8579.7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4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韩守宁;石林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王莹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形 限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线束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外形限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全车线束在整车上的安装方式与路径布置是整车电器布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束通常采用捆绑的方式匝成圆柱形,随着汽车功能越来越多,整车电路越来越复杂,导致线束不断增粗,线束与边界零部件之间的安装空间也越来越有限。
参见图1,现有线束捆绑成圆柱形。在一些情况下,例如仪表台内部线束的布置受到仪表台本体、风道、管梁、转向管柱、空调控制系统、空调系统、仪表以及音响系统等多个系统的影响,可供线束布置的安装路径非常狭窄。又例如,在很多乘用车,比如轿车的设计过程中,线束经常需要从驾驶室内的地板上贴着地板钣金表面进行线束路径布置,如果线束比较粗,例如地板过渡线束、接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线束,则会影响副仪表台的安装,或者由于线束捆太粗导致地毯不平整,地毯铺装后有明显的线束凸痕,影响美观,同时由此引发的干涉现象也对整车品质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线束的厚度,使线束尽量扁平,以改善线束与周围零部件的干涉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包括:一端活动连接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另一端为卡扣锁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朝向下固定板方向的分隔筋,或者,下固定板上设置有朝向上固定板方向的分隔筋。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分隔筋的顶端设有分隔卡头,所述分隔卡头呈外端窄内端宽的箭头状分隔卡头所指向的上固定板或者下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分隔卡头位置、大小均对应的卡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卡孔的宽度比分隔卡头的最宽部位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固定板的一端通过连接筋与下固定板的一端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固定板远离连接筋的一端设有扣合卡座或扣合凸块,所述下固定板远离连接筋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扣合卡座或扣合凸块配合的扣合凸块或扣合卡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为长方平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为弧形板。
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为L形板。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能够将线束外形限制为扁平形状,或者根据汽车部分区域的特定需要限制为特定的较扁的形状,降低了线束的厚度尺寸,与传统的圆柱形线束相比,扁平形状的线束能够提高线束的安装布置特性,易于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排布,能够改善线束与周围零部件的干涉问题。另一方面,本装置成本低廉,易于制作,应用范围广,安装操作方便,且扣合可靠,对线束外形的限制效果良好,同时能够保证线束易于弯折,与安装面(如地板钣金)的贴合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线束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在未扣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在未扣合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在扣合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在未扣合状态下的另一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在扣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在扣合状态下的另一立体图;
图8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在未扣合状态下的线束排列示意图;
图9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在扣合状态下的线束排列示意图;
图10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在未扣合状态下的线束排列立体图;
图11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在扣合状态下的线束排列立体图;
图12是同时使用多个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束外形限制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3:分隔筋;4:分隔卡头;5:连接筋;6:扣合卡座;7:扣合凸块;8:卡孔;9: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8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条直外卡单耳侧棘齿直管手压旋转拖把
- 下一篇:一种压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