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孔式压力可调电磁吸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7843.5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0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郭隐彪;张东旭;张世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3/005 | 分类号: | B24B13/005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孔式 压力 可调 电磁 吸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磨削加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砂轮磨削玻璃时的磨床附件——深孔式压力可调电磁吸盘。
背景技术
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很多设备元件上,随之而来,对玻璃元件的加工也就显得日益重要。目前,在玻璃磨削加工领域中,通常利用电磁工作台,吸住夹具,用夹具夹紧待加工玻璃,固定紧位,然后开始加工玻璃的一个表面。但是,当应用这种传统的加工方式加工大尺寸且厚度较薄的玻璃光学器件的时候,例如微晶玻璃,由于玻璃中间区域与电磁吸盘充分接触,而边缘区域没有,受力不均,即中央受压力较大,而边缘受压力较小,因此容易产生边缘翘起的形变现象。因为边缘的形变,导致磨削加工时被加工工件容易被砂轮压下,造成磨削量不足,严重影响了工件面形和加工精度。
中国专利CN201020628公开一种改良的圆形电磁吸盘。其可以作为内、外圆磨的专用夹具,吸持后磨削圆环状工件或特种薄壁圆环状工件的内外圆以及端面,加工精度高,零件不会因装夹而变形。其包括盘体、线圈、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面板等分分隔出扇形区域,每个扇形区域分布的线圈与该区域的盘体、面板形成小的电磁吸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的电磁吸盘难以保证待加工玻璃工件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受力均匀的缺点,提供一种在夹具夹紧工件的同时,工件边缘区域也能有效被吸附在吸盘上,可配合磨床完成玻璃工件的精密磨削的深孔式压力可调电磁吸盘。
本发明设有电磁吸盘和夹具,在电磁吸盘上设有电磁吸盘边缘区域孔、电磁吸盘中间区域、第1抽气孔和第2抽气孔;电磁吸盘边缘区域孔均匀对称分布在电磁吸盘上的边缘四周,并且在电磁吸盘边缘区域孔底部与第2抽气孔连接,所述电磁吸盘设有四边,每条边对应着一列孔,所述一列孔在电磁吸盘的底部通过第2抽气孔联通,由第2抽气孔连接到抽气泵上,第2抽气孔也相应对称均匀分布在电磁吸盘内部;所述电磁吸盘中间区域孔也均匀对称分布在电磁吸盘的中间区域,在电磁吸盘中间区域孔底部设置一个连通区域,所述连通区域与第1抽气孔联通并连接到抽气泵上。
所述电磁吸盘的尺寸可为500mm×500mm,所述夹具的尺寸可为300mm×40mm,所述电磁吸盘边缘区域孔的直径可为Φ20mm,所述中间区域的尺寸可为Φ20mm,所述第1抽气孔和第2抽气孔的孔径均可为Φ20mm。所述电磁吸盘边缘区域孔的深度可为电磁吸盘高度的一半,所述电磁吸盘中间区域孔的深度可为电磁吸盘高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夹具可为磁性材料夹具。
由于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突出优点:
1)本发明用于砂轮磨削加工时,电磁吸盘对玻璃工件的夹紧。利用抽气泵对电磁吸盘边缘区域孔和电磁吸盘中间区域孔都可以进行抽气,以使被加工的玻璃工件牢牢被吸在电磁吸盘上,保证边缘不会翘起,最终保证加工精度。
2)当砂轮磨削加工玻璃工件四条边的某一条边时,该边受到的压力较大,不容易翘起,而其他三边容易翘起,所以本发明设计电磁吸盘的四边中,每条边对应着一列孔,该列孔在底部通过第2抽气孔联通,并可以由第2抽气孔连接到抽气泵上,第2抽气孔也相应对称均匀分布在电磁吸盘内部,这样就可以实现每条边上的孔都可以通过抽气泵独立工作,实现压力的调节。
3)当砂轮磨削加工玻璃工件时,工件的中间区域由于与电磁吸盘充分接触,所以不容易翘起,故本发明设计在电磁吸盘中间区域孔底部设置一个连通区域,由第1抽气孔联通此连接区域,独立连接到抽气泵上,这样可以实现压力调节,节省材料和能源。
4)电磁吸盘边缘区域孔和电磁吸盘中间区域孔是各自独立、互不影响的,所以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一起应用或应用某一个。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组成透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边缘区域孔底部的剖视示意图(即图1中的A-A平面)。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间区域孔底部的剖视示意图(即图1中的B-B平面)。
以下给出图1~4中的各主要部件的标记:
1-电磁吸盘,2-夹具,1-1-电磁吸盘边缘区域孔,1-2-电磁吸盘中间区域孔,1-3-第1抽气孔,1-4-第2抽气孔,1-5-电磁吸盘中间区域孔的联通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78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