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组件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0123.6 | 申请日: | 201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2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章建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建州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00;F16J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热 水壶 发热 组件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电加热产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性能好的用于电热 水壶的发热盘组件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易拆装的用于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组件连接装置,主要由壶体、位 于壶体内的发热盘组成,发热盘通过一可拆装的连接装置固定安装在壶体的 底部,连接装置包括环形压片、密封圈、紧固卡圈及螺母,壶体的底部具有 向内折弯的台肩部,发热盘的外边缘置于壶体的台肩部上表面,底部具有螺 纹连接柱,在发热盘的外边缘处至少有一处使发热盘可穿过壶体底部放入壶 体中的切边,环形压片位于发热盘的外边缘与壶体的台肩部上表面之间,密 封圈置于壶体的台肩部上表面与发热盘的外边缘之间,紧固卡圈置于壶体的 下底部,在位于发热盘的螺纹连接柱处对应开设有通孔,螺母穿过通孔后紧 固连接在螺纹连接柱上。采用此结构的发热盘组件连接装置,虽然有密封圈 进行漏水防护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有漏水现象发生,究其原因,主 要在于:虽然环形压片与密封圈之间存在较好的密封,但由于环形压片与发 热盘之间是不密封的,而密封圈的侧壁由于装配需要,通常起到的密封效果 非常有限,水很容易从环形压片与发热盘之间再到发热盘与密封圈之间的间 隙通道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漏水效果好的用于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组 件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组件连接装置, 包括壶体1、位于壶体1内的发热盘2,发热盘2通过一可拆装的连接装置固 定安装在壶体1的底部,连接装置包括环形压片3、密封圈4、紧固卡圈5及 螺母6,所述壶体1的底部具有向内折弯的台肩部10,发热盘2的外边缘置 于壶体1的台肩部10上表面,底部具有螺纹连接柱20,在发热盘2的外边缘 处至少有一处使发热盘2可穿过壶体底部放入壶体1中的切边21,所述密封 圈4置于壶体1的台肩部10上表面与发热盘2的外边缘之间,所述紧固卡圈 5置于壶体1的下底部,在位于发热盘2的螺纹连接柱20处对应开设有通孔 50,螺母6穿过通孔50后紧固连接在螺纹连接柱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 环形压片3位于发热盘2的上部,其外周边具有至少两个扣位30,环形压片 3通过扣位30扣合在发热盘2的外边缘上。
所述环形压片3的外周边具有均匀分布的四个扣位30。
所述密封圈4的下端部具有一扣接在壶体1的台肩部10下端面的扣槽40, 所述壶体1的台肩部10下端沿具有尺寸略大于密封圈4的扣槽40宽度的凸 边11。
所述密封圈4采用耐高温、抗老化的弹性硅胶制成。
所述壶体1为玻璃壶体。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环形压片位于发热盘的上部,通过扣位扣合在发热 盘的外边缘上,采用此结构设计的发热盘组件连接装置,密封圈是直接和发 热盘表面密封连接,在螺母与螺纹连接柱的紧固作用下,密封效果较好,可 防止漏水现象发生。
另外,将壶体的下端沿具有尺寸略大于密封圈的扣槽宽度的凸边,通过 凸边与扣槽的过盈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圈外侧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组件连接装置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用于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组件连接装置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组件连接装置具体实施方 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用于电热水壶的发热盘组件连接装置,包 括壶体1、位于壶体1内的发热盘2,发热盘2通过一可拆装的连接装置固定 安装在壶体1的底部,连接装置包括环形压片3、密封圈4、紧固卡圈5及螺 母6,壶体1的底部具有向内折弯的台肩部10,发热盘2的外边缘置于壶体1 的台肩部10上表面,底部具有螺纹连接柱20,在发热盘2的外边缘处至少有 一处使发热盘2可穿过壶体底部放入壶体1中的切边21。密封圈4置于壶体 1的台肩部10上表面与发热盘2的外边缘之间,紧固卡圈5置于壶体1的下 底部,在位于发热盘2的螺纹连接柱20处对应开设有通孔50,螺母6穿过通 孔50后紧固连接在螺纹连接柱20上,环形压片3位于发热盘2的上部,其 外周边具有至少两个扣位30(图中为4个扣位),环形压片3通过扣位30扣 合在发热盘2的外边缘上,扣合方法如下:首先将扣位30旋转至切边21位 置,扣合好后旋转一定角度,将没有扣合的扣位30旋转至切边21位置,继 续对没有扣合好的扣位进行扣合连接,然后旋转至一定角度,直到全部扣合 好,其扣位30的制作可以采用冲裁形成的凸边折弯形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密 封效果,密封圈4的下端部设计有一扣接在壶体1的台肩部10下端面的扣槽 40,壶体1的台肩部10下端沿具有尺寸略大于密封圈4的扣槽40宽度的凸 边11,凸边11嵌装在扣槽40内形成二次密封。本发明采用的密封圈4一般 采用耐高温、抗老化的弹性硅胶制成,壶体1可选用透明的玻璃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建州,未经章建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01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