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7682.1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3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若鹏;栾琳;吕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器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液交换器。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上,为了提高血液的质量,通常需要通过一定的循环操作来提高血液的溶氧量而降低二氧化碳含量,或者来实现其他目的。如果直接注入到血液中又会影响血液的其他特性,或者因为操作的原因而不能进行。因此,需要一种仪器来辅助实现上述气液交换的功能。不仅仅在医学上,其他工业应用上也可能需要这种气液交换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气液交换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气液交换器,包括气体容器、液体容器和透气膜;所述气体容器和液体容器二者的容纳腔体开口相向地连接,且两个所述容纳腔体被所述透气膜隔断成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气体容器和液体容器上均开设有连通至各自的容纳腔体的入口和出口。
在本发明所述的气液交换器中,所述气体容器和液体容器均由PMMA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所述的气液交换器中,所述气体容器和液体容器为形状相同的矩形板,二者板面贴合地连接成一体。
在本发明所述的气液交换器中,所述气体容器的面向液体容器的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气体并供气体流动的第一蛇形槽,所述液体容器的面向气体容器的表面上开设有容纳液体并供液体流动的第二蛇形槽,所述第一、第二蛇形槽的形状相同。
在本发明所述的气液交换器中,所述第一、第二蛇形槽的形状相同,槽深不同。
在本发明所述的气液交换器中,所述第一蛇形槽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分别与所述气体容器的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蛇形槽的起始端和终止端分别与所述液体容器的入口和出口连通。
在本发明所述的气液交换器中,所述透气膜的材料为TPE。
在本发明所述的气液交换器中,所述透气膜的厚度为0.05~0.15mm。
在本发明所述的气液交换器中,所述气体容器和液体容器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将所述透气膜压紧,使两个所述容纳腔体被密封。
在本发明所述的气液交换器中,所述密封圈采用软胶65度的橡胶。
实施本发明的气液交换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气液交换器,为气液交换提供了一个简单、便携的器材,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例如,给患者输血时,如果血液含氧量不足,就可以将血液从液体容器的入口注入,同时从气体容器的入口充入亚硝酸乙酯标准气体,该标准气体将通过透气膜渗入到血液中,这样得到的血液再注入到患者的静脉,能够增加患者血液的含氧量。因此,本发明能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气液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液交换器,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气体容器1、液体容器2、透气膜3、密封圈4以及连接器8、9。
其中,气体容器1和液体容器2是分别用来容纳气体和液体的,气体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具有特定用途的气体例如亚硝酸乙酯标准气体,液体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其他用于与气体交换的液体例如血液、模拟细胞液等。本实施例中,气体容器1和液体容器2为相同的两块厚板状结构,二者以正面或背面相贴合地安装到一起,且在各自用于接触的表面上均开设有容纳腔体,用来分别容纳气体和液体。
容纳腔体可以为任意形状,例如半球状、方槽状、碗状等,只要两个容器的容纳腔体开口相向对着,使得如果二者之间不设置阻隔的话就会使气体、液体自有流通混合即可。本实施例中,容纳腔体为蛇形槽5的形式,其中气体容器1上的蛇形槽5为第一蛇形槽,液体容器2上的蛇形槽5为第二蛇形槽,两个蛇形槽5的形状相同,具有相同的蛇形迂回形状以及相同的槽长、槽宽。由于液体的流动性不及气体,因此第二蛇形槽的深度设置为大于第一蛇形槽的深度。采用蛇形槽5,有利于增大气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交换效率。
为了将开口相向连接的两个容纳腔体阻隔开,本发明中选用透气膜3来实现。透气膜3是一种气体可以自有穿过、而液体无法透过的薄膜,细胞膜就是这样一类薄膜。本实施例中,透气膜3选用TPE(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厚度优选在0.05~0.15mm之间,本实施例中为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光启创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76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转式广告筒
- 下一篇:一种交通信号灯的驱动电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