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即时通信工具间消息传递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6544.1 | 申请日: | 2011-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5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 代理人: | 迟姗,张颖玲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时 通信 工具 消息 传递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即时通信工具间消息传递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即时通讯(IM,Instant Messenger)工具发展到今天已经被大多数的网民所接受,成为用户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不仅在平时的休闲娱乐中,而且在用户的工作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因此,用户对IM工具的易用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IM工具主要提供的是一对一的消息聊天模式以及一对多的群或者讨论组的消息聊天模式。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IM工具的另一种消息聊天模式、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简称微博)的应用也不断发展壮大,这类微型博客的用户可以通过140个字左右的短信形式向网站群发送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这种方式可以非常快速的进行信息传播与传递,实现用户消息聊天模式从一对一、一对多到一对无穷的一种跨越。这种一对无穷的消息聊天模式意味着一个用户可以对无穷多个用户进行消息的传播,同时一个用户也可以收听万级以上的用户的消息,因此,微型博客的信息传递效率非常高。
在当前主流的微博客户端的应用中,用户十分希望能把有价值的微博消息分享给自己的好友,从而可以触发与好友的进一步沟通。这里所指的好友是指该用户在使用除微博外的其他IM工具时的好友。
目前,将微博消息传递给其他IM客户端的过程如图1所示,包括:
1、微博客户端向微博服务器上传微博消息,该消息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发送类型,用于指示该消息是发送给用户在其他IM客户端的好友,并预留对群的支持;
微博消息接收者的号码信息,根据发送类型的指示,该号码信息可以是好友的号码信息也可以是群的号码信息;
微博消息的消息ID;
微博消息的纯文本信息;
指示微博客户端来源的字段。
2、微博服务器解析微博客户端上传的微博消息,并生成微博消息对应的两个数据包发送给其他IM服务器。
之所以要生成两个数据包是因为微博消息接受者使用的其他IM客户端因为版本的不同,对微博消息数据包的解析方式不同。根据实际需要,微博消息对应的两个数据包分别为:
a,包含微博消息的纯文本信息的数据包;
b,包含微博消息的消息ID的数据包。
3、其他IM服务器采用通用的系统消息向其他IM客户端下发微博消息的数据包。
根据接收者使用的其他IM客户端的版本,将对应的数据包透传给其他IM客户端。
接收到包含微博消息的纯文本信息的数据包的其他IM客户端,直接展示微博消息的纯文本信息;接收到包含微博消息的消息ID的数据包的其他IM客户端,解析出微博消息的消息ID,再通过消息ID获取除纯文本信息外更为丰富的微博消息的信息(如图片信息等)进行展示。
上述微博消息传递过程存在如下的缺陷:
1、该过程涉及到微博客户端、微博服务器、其他IM服务器三者之间的交互,并没有充分利用微博客户端与其他IM服务器之间已经成熟的消息发送通道,实现成本相对较大。
2、为了接收者使用的其他IM客户端各种版本的兼容,同一条微博消息需要组装2个数据包,一个数据包中包含微博消息的纯文本的消息,另一个数据包含微博消息的消息ID;然后需要分别向不同版本的其他IM客户端推送不同的数据包。可见,这种方式造成了流量及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时通信工具间消息传递的方法和系统,以解决不同即时通信工具间消息传递成本大、流量及资源浪费明显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时通信工具间消息传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即时通信(IM)服务器接收第一IM客户端上传的消息;
第一IM服务器根据所述消息中的特殊标识将所述消息透传给第二IM服务器;
所述第二IM服务器根据所述特殊标识将所述消息透传给第二IM客户端、并展示。
所述特殊标识为Flag标识,所述Flag标识为一段buffer字节,承载所述消息的消息ID。
所述第二IM客户端接收所述消息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IM客户端无法识别所述特殊标识时,所述第二客户端直接展示所述消息中携带的纯文本信息。
所述第二IM客户端接收所述消息后,该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6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