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碳纳米管的点阵型压力分布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23007.3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7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畅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20 | 分类号: | G01L1/20;A61C19/05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点阵 压力 分布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点阵型压力分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薄膜基片(1)和一第二薄膜基片(2),该第一、第二薄膜基片(1、2)彼此的形状相同并且相互面对面配合;一组第一电极(3)和一组第二电极(4),一组第一电极(3)既彼此并行又相互间隔地敷设在所述的第一薄膜基片(1)朝向所述的第二薄膜基片(2)的一侧,而一组第二电极(4)同样既彼此并行又相互间隔地敷设在第二薄膜基片(4)朝向第一薄膜基片(3)的一侧,并且第一、第二电极(3、4)彼此形成十字交错关系,藉由第一、第二电极(3、4)的十字交错形成行与列的电极矩阵点阵,所述的一组第一电极(3)中的每个第一电极(3)通过第一连线(32)与第一电极终端(31)相连接,所述的一组第二电极(4)中的每个第二电极(4)通过第二连线(42)与第二电极终端(41)相连接;一第一复合层(5)和一第二复合层(6),位于所述的第一、第二薄膜基片(1、2)之间,第一复合层(5)覆盖于第一电极(3)上,第二复合层(6)覆盖于第二电极(4)上;一第一绝缘层(8)和一第二绝缘层(9),该第一、第二绝缘层(8、9)位于第一、第二薄膜基片(1、2)之间,其中:所述的第一、第二薄膜基片(1、2)均为聚酯薄膜,所述的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4)、第一连线(32)、第二连线(42)、第一电极终端(31)和第二电极终端(41)的材料均为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点阵型压力分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复合层(5、6)均为使用了碳纳米管的树脂复合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点阵型压力分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绝缘层(8、9)均为使用了绝缘油墨的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点阵型压力分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薄膜基片(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二电极终端(4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一凹腔(11),而在第二薄膜基片(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一电极终端(3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凹腔(21),所述的第一电极终端(31)位于所述第二凹腔(21)内,而所述第二电极终端(41)位于所述第一凹腔(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点阵型压力分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3)和所述的第二电极(4)的宽度均为0.7-0.9㎜,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均为0.4-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点阵型压力分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与列的电极矩阵点阵为30×30~80×8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点阵型压力分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薄膜基片(1)和所述的第二薄膜基片(2)上共同地配设有一手柄(7),所述的第一电极终端(31)和所述的第二电极终端(41)在所述的手柄(7)的部位通过输出电缆(71)与外部设备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碳纳米管的点阵型压力分布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纳米管为10-60nm的碳纳米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畅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畅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230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