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边坡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17998.4 | 申请日: | 2011-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2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33/00;E02D1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边坡 压力 分散 预应力 施工工艺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锚索锚固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边坡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
(二) 背景技术
近年来,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在复杂高边坡加固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是因为其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合理,锚固端压力分散合理。由于受力更加均衡,避免了由于应力集中导致的锚索失效,增强了锚固效果和减缓锚索应力损失时间,从而延长了锚固寿命,达到长期稳固边坡的目的。(2)依靠承载板传递锚固力,对钢绞线与浆体的粘结力没有很高的要求,降低了不可靠因素,可以提供更大的锚固力。(3)采用了涂有建筑油脂的钢绞线,外面敷裹着高密度聚乙烯(PE)防护(4)可以缩短锚索长度,节省工程材料。注浆工序一次完成,不需要区分锚固端和张拉自由段,减少了施工工序,大大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5) 由多个单元锚杆按一定技术要求组合而成的锚索实体,具有将抗拉拔力按技术要求均衡准确的分散到各个不同地质地段以及局部岩体因变形引起的局部应力能分部到整个张拉段上。
但是,该类锚索施工时,相对于拉力型锚索各锚索单元容易产生受力差异,当差异较大时,容易造成个别单元应力超限或破坏,影响锚固效率,因此施工过程中结合边坡岩土体和设备条件,研究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是应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锚固力大、锚固荷载大、节省工程材料、使用寿命长的高边坡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边坡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其特征是:包括钻孔、锚索加工、锚索下锚、锚索注浆、锚索张拉及锁定、 锚索监测,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一)钻孔:
(1)锚索施工前选取两根以上锚索进行作业;
(2)根据设计要求的钻孔参数和地层类型,确定适用的钻孔设备和工艺;
(3)将钻机固定在坚固的基础或脚手架上;
(二)锚索加工:
(1)根据以下因素确定预应力锚索的下料长度:①垫墩高度,其受坡率影响,②定位板及锚具的厚度,③应力测试仪的厚度,④千斤顶长度,⑤施工预留值;
(2)预应力锚索应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进行下料,每股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无粘结钢绞线在加工中不能损坏油脂导管;
(3)预应力锚索在加工时应平直排列,沿轴线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个隔离架,杆体的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cm,隔离架应捆扎牢固并不得扭转杆体;
(4)隔离架将锚索体各钢绞线相互分离,隔离架由钢、塑料或其它对杆体无害的材料组成;
(5)承载体、隔离架、注浆管与索体的绑扎不使用镀锌材料,锚索体在安装前妥善保护;
(6)预应力锚索为高压注浆时,应在加工杆体的同时加工好止浆密封装置,且在下杆体时一起下到设计的位置,全长无粘结型预应力锚索止浆密封装置应放在离孔口1.0~1.5m处,其它预应力锚索应放在锚固段与自由段的分界处;
(三)锚索下锚:
(1)杆体放入钻孔前,首先检查杆体的质量,确保杆体组装满足设计要求;
(2)安装杆体时,应防止杆体过大的扭曲变形,注浆管随杆体一并放入,注浆管头部应插入承载体内,且在第一单元承载体尾部开一到两个小口,并用胶带封口;
(3)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得小于设计尺寸的95%,杆体的入孔应比设计多进20cm左右,然后再注浆时拔出多入的长度,以保证第一个单元锚索锚头在注浆后能被水泥净浆包裹;
(4)锚索入孔后,及时注浆;
(5)锚索经多次入孔不成功后,对锚头和承载体的损坏或遗失,应及时更换,对钢绞线外包层的破坏要在钢绞线上涂上润滑脂后用塑料管包裹,再用胶带缠好,经检查确认后方可再次入孔;
(四)锚索注浆:
(1)各单元锚杆全段均能自由伸长,在注浆时应全段一次到位;
(2)水泥浆液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3)浆液选用灰砂比为1:1~1:2、水灰比0.38~0.45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为0.4~0.45的纯水泥浆进行灌注;
(4)注浆浆液搅拌均匀,浆液在初凝前用完;
(5)注浆作业开始或中途停止较长时间再作业时,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注浆管路;
(6)高压注浆当孔口溢出浆液或排气孔停止排气时,应立即封堵孔口或排气管,不得让水泥浆溢出,直到压力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停止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17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