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泥渣回流絮凝沉淀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4469.0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1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范会生;张海春;王波;郁小芬;陆阿定;孙保库;孙兆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C02F1/5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流 絮凝 沉淀 | ||
1. 一种泥渣回流絮凝沉淀池,包括管道混合器(1)、多级絮凝单元(3)、沉淀单元(4)和泥渣回流管系(7),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回流泥渣混合器(2);多级絮凝单元(3)的原水入口设在多级絮凝单元(3)左端的顶部;所述回流泥渣混合器(2)包括回流泥渣混合器外壳和滚动支撑在回流泥渣混合器外壳上的泥水主混合搅拌器(2.1);回流泥渣混合器(2)下端与多级絮凝混合单元(3)左端顶部的原水入口连通、上端侧面与管道混合器(1)的出水口连通、顶部与泥渣回流管系(7)的泥渣出口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渣回流絮凝沉淀池,其特征是:回流泥渣混合器外壳为下底开口的四棱柱形外壳,其上端左侧面设有与管道混合器(1)连通的原水连接孔,其顶部左侧设有泥渣回流入口;泥水主混合搅拌器(2.1)包括搅拌器轴(2.1.1),搅拌器轴(2.1.1)上均布有若干搅拌手(2.1.2),搅拌轴(2.1.1)两端滚动支撑在回流泥渣混合器外壳前后侧面上,搅拌轴(2.1.1)轴线位于原水连接孔轴线的上方和泥渣回流入口中心线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泥渣回流絮凝沉淀池,其特征是:回流泥渣混合器(2)上还设有一个第二泥水混合搅拌器(2.2),第二泥水混合搅拌器(2.2)设于泥水主混合搅拌器(2.1)的下方,第二泥水混合搅拌器(2.2)和泥水主混合搅拌器(2.1)通过链轮或齿轮进行传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渣回流絮凝沉淀池,其特征是:第二泥水混合搅拌器(2.2)的结构及尺寸与泥水主混合搅拌器(2.1)的结构及尺寸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渣回流絮凝沉淀池,其特征是:所述管道混合器(1)包括进水加药区(1.1)、水药混合区(1.2)和出水区(1.3);进水加药区(1.1)上固定有加药管,水药混合区(1.2)流道按顺水流方向由若干渐缩流道(1.2.1)和渐扩流道(1.2.2)交替相连构成,且水药混合区(1.2)流道上设有搅流结构;所述搅流结构为设于渐缩流道(1.2.1)和渐扩流道(1.2.2)流道上的一些凸起或阶梯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渣回流絮凝沉淀池,其特征是:所述管道混合器(1)包括进水加药区(1.1)、水药混合区(1.2)和出水区(1.3);进水加药区(1.1)上固定有加药管;水药混合区(1.2)的流道上顺水流方向布设有至少两个由水流自身动力推动的螺旋管和叶轮组合,每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包括一个螺旋管(1.2.1)和设置在螺旋管(1.2.1)内并与螺旋管同轴的叶轮(1.2.2);所述螺旋管(1.2.1)包括螺旋管体(1.2.11)和固定于螺旋管体(1.2.11)内管壁上的若干片螺旋叶片(1.2.12);叶轮(1.2.2)包括叶轮座(1.2.21)和固定在叶轮座(1.2.21)表面的叶轮叶片(1.2.22);同一个螺旋管和叶轮组合的螺旋叶片(1.2.12)和叶轮叶片(1.2.22)的螺旋方向相反。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泥渣回流絮凝沉淀池,其特征是:它还设有一个泥渣收集单元(5)和泥渣收集管系(6),泥渣收集单元(5)通过泥渣收集管系(6)与多级絮凝单元(3)及沉淀单元(4)的底部连通;泥渣回流管系(7)的泥渣吸取管设在泥渣收集单元(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44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以蜂窝活性炭为载体的烟气脱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转矩转位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