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绳固定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4020.0 | 申请日: | 201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5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石井大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A44B11/06 | 分类号: | A44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合用于对配置在衣服或袋体的开口边缘周围等的绳的引出量及夹紧程度进行调整的绳固定件。
背景技术
图7表示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73604号公报)所公开的绳固定件。在该绳固定件中,其结构特征是包括:具有绳用通孔15的阴构件1,具有绳用通孔24并滑动自如地插入阴构件1中的阳构件2,以及介于两个构件1、2之间的加力构件3;在对抗作用力相对地接近阴、阳构件的状态下绳W穿过通孔15、24,而且阴、阳构件通过利用作用力向相对离开的方向移动而使绳处于卡住状态。另外,在这种结构中,阴构件1具有让带W′穿过的贯通孔(穿过孔)16。
以上的绳固定件在让带W′穿过贯通孔16的状态下,通过将带W′的两端部缝制安装在衣服等使用对象物M上,就能调整配置在使用对象物M上的绳W的引出量及夹紧程度。
上述的绳固定件的零件数少,借助于各通孔对配置在衣服或袋体等使用对象物上的绳进行卡定,由于能简单地调整绳的引出量等而具有简易且使用方便的优点,但从如下各点来看还不能满足要求。
(1)在图7(a)等的使用状态下,在增加绳W的引出量并增强拉拽程度的情况下,操作者用一只手(指)对抗作用力对阴构件1和阳构件2进行使其相对接近的操作,或者在通过将阳构件2向阴构件1进行推压操作而解除对绳W的卡住状态,则一边维持该状态一边用另一只手(指)对绳W的引出端侧进行拉伸调整。其后,当手从阴构件或阴、阳构件离开时,阴、阳构件1、2利用作用力向相对离开的方向移动而使绳处于卡住状态。因此,就现有结构而言,在调整操作中需要与作用力的大小成比例的力,另外例如,当一只手拿着物品或者进行其它作业等时,要进行绳的引出调整是困难而不便的,成为用途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
(2)绳固定件以借助于带W′安装在使用对象物M上的状态使用,但因被带W′捆住的部位是绳固定件的下端侧(即通过设置于阴构件1的端部的贯通孔16之处)而不稳定,当例如受到振动时则摆动容易增大。如上那样的问题还有绳固定件随用途不同而增大,在那样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问题而成为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以上那样的问题,提供一种绳固定件,特别是它能减轻绳引出量调整时的力,并能维持对使用对象物的稳定的安装状态,由此有利用于提高可靠性和扩大用途。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绳固定件具备:具有绳用通孔的阴构件,以及具有绳用通孔并滑动自如地插入上述阴构件中的阳构件;在对抗作用力而使上述阴、阳构件相对地接近的状态下绳穿过上述各通孔,而且通过利用作用力使上述阴、阳构件向相对离开的方向移动而使绳处于卡住状态;其特征是,上述阴构件和上述阳构件分别具有与上述通孔一起设置并让带通过的贯通孔,当将上述带依次穿过阴、阳构件的上述各贯通孔并拉拽其两端侧时,或者当在将上述带依次穿过阴、阳构件的上述各贯通孔并推压其两端侧的状态下拉拽通过了上述各通孔的上述绳的引出部时,上述阴、阳构件对抗作用力而相互接近并解除绳的卡住状态(方案1)。
在以上的本发明中,“绳”包含绳、软线、带及其类似物。“带”在形状上与绳实质上相同,除带以外包含绳、软线及其类似物。“通孔”及“贯通孔”是为了区别的方便,在功能上为供物品穿过这点上是相同的,通孔是用于引绳穿过的孔,贯通孔是用于带穿过的孔。
以上的发明更优选如下具体化的内容。
(1)上述通孔的结构为,从连接上述贯通孔彼此的连接线上错开设置(方案2)。
(2)上述阴、阳构件利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加力构件,或者利用设置于上述阴、阳构件的一方的弹簧部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加力,并且上述贯通孔设置在上述阴、阳构件中与上述加力构件或上述弹簧部的加力方向基本相同的线上(方案3)。
(3)上述贯通孔的结构为,设置在上述阴、阳构件相互不重合的外侧端部上(方案4)。
(4)上述带在通过上述各贯通孔后,将重合的两端部缝制固定在衣服等使用对象物上(方案5)。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40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