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光互补建筑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67098.3 | 申请日: | 201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祥;朱姗姗;何鑫;王明海;王建明;张锴锋;刘庆丰;徐连奎;郭德龙;张远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1/00 | 分类号: | E04H1/00;F03D9/00;F03D3/04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1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光 互补 建筑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尤其是一种利用风能和光能互补的节能建筑。
背景技术:我国土地广阔,日照量大,风能资源丰富。目前建筑、住宅等处安装风力发电机时多为两者互相独立设计,设计建设外形时没有考虑风力发电的安装运行等问题,对资源是一种浪费,而且风力发电系统多数为水平轴风力发电器,这种发电器运行噪声高,底座固定要求高,不适合与建筑结合,民用推广较慢。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光互补建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风光互补建筑,包括天窗、太阳能电池板、风叶顶支撑、双S型垂直轴风叶、主体弧面房间、两侧附属弧面房间、风叶底支撑、风力发电机和蓄电控制系统。主体弧面房间俯视为椭圆形状。主体弧面房间两侧设置了两侧附属弧面房间,在主体弧面房间和两侧附属弧面房间中间留有风通道,双S型垂直轴风叶安装在风通道中的风叶顶支撑和风叶底支撑中间,在风叶底支撑下方安装有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的输入轴与双S型垂直轴风叶输出轴相连。主体弧面房间顶部设有天窗和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内设有蓄电控制系统,太阳能电池板与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统一进入蓄电控制系统。
本发明通过对建筑外形的合理设计,提高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效率并且采用一种能与建筑完美结合的风力系统,该系统运行平稳,噪声低,安装和维护简单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6是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7是图3的C-C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风光互补建筑,包括天窗6、太阳能电池板5、风叶顶支撑9、双S型垂直轴风叶10、主体弧面房间8、两侧附属弧面房间11、风叶底支撑12、风力发电机2和蓄电控制系统。主体弧面房间8俯视为椭圆形状,正南方与正北方的弧面可以起到引流,导流的作用,将南北方向来风引导到风力发电机风叶处。主体弧面房间8两侧设置了两侧附属弧面房间11。在主体弧面房间8和两侧附属弧面房间11中间留有风通道,双S型垂直轴风叶10安装在风通道中的风叶顶支撑9和风叶底支撑12中间,在风叶底支撑12下方安装有风力发电机2,风力发电机2的输入轴与双S型垂直轴风叶10输出轴相连。主体弧面房间8顶部设有天窗6和太阳能电池板5,风力发电机2内设有蓄电控制系统,太阳能电池板5与风力发电机2发出的电能统一进入蓄电控制系统。
主体弧面房间8在顶层还设置了主体房间顶层导流弧面7,他的存在既能更好的引导气流通过风机风叶处,还可以使顶层部分风机风叶直径增加,进一步提高风机功率。
两侧附属弧面房间11的顶端设有两侧房间导流弧面3,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将两侧流过的气流引导到风机叶片处。
主体弧面房间8上方设置了横向气流挡板4,使垂直流动的气流改为横向流动,进入风机风叶区域。
蓄电控制系统中包括风力发电控制器和太阳能发电控制器,通过两种控制器将电能存储进蓄电池中,蓄电控制系统中还包括正弦波逆变设备,将蓄电池中储存的电能逆变成220v交流电输出,并在蓄电控制系统中直接预留12v直流输出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670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