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附着装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56334.1 申请日: 2011-08-31
公开(公告)号: CN102388824A 公开(公告)日: 2012-03-28
发明(设计)人: 王兆印;徐梦珍;王旭昭;黎晨;刘玮;李永华;陈莉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张涛
地址: 10008***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生物 附着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附着装置,特别是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附着装置。

背景技术

贻贝属于双壳纲异柱目的一科,俗称海虹或淡菜,分布广。贻贝的幼虫较小(80微米到400微米左右),自身游泳能力弱,甚至或没有游泳能力,主要靠浮在水中生活,可以随波逐流,该阶段的贻贝幼虫属于浮游生物,该阶段称为贻贝的浮游阶段。随着贻贝幼虫的发育,自其足丝腺分泌足丝起,就已具有主动附着特性,在遇到固体时会自动附着其表面继续生长为成虫。由于其成虫阶段是用足丝固着生活,基本不再移动,所以其成虫阶段属于附着生物。像贻贝幼虫这样的,在幼虫阶段或幼虫到成虫过渡阶段是浮游生物,且具有主动附着特性,只有附着其它物体才能继续生长为成虫,而其成虫为营附着或固着生活的底栖生物,在附着后基本不再移动或移动范围不大,本发明称这类浮游生物为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所述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有很多,从物种的角度划分,有同属贻贝科的沼蛤(Limnoperna fortunei,俗称淡水壳菜,我国境内唯一的淡水种)、斑马贻贝(Dreissena polymorpha,英文zebra mussels,美洲著名的入侵物种)、紫贻贝(Mytilus edul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节肢动物藤壶(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蔓足目、藤壶科),牡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形亚纲,珍珠贝目),以及海绵、多毛环节动物、海鞘等;从种群的角度划分,则包括幼虫阶段为浮游生物,而成虫阶段是底栖生物的水生生物(如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虫类、软体动物、蔓足类等)。

所述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的成虫很多是有益的经济物种,比如,贻贝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与食疗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贻贝肉能治“虚劳伤惫,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肠鸣腰痛”。现代有关药书记述,贻贝性温,能补五脏,理腰脚,调经活血,对眩晕、高血压、腰痛、吐血等症均有疗效,对贫血、口角炎、舌喉炎和眼疾等亦有较好的疗效。贻贝的人工养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沼蛤可以做渔业养殖中的饵料,也可以食用,在国内很多淡水湖泊中都有养殖。据《中华本草》记载,藤壶可以治疗胃痛吞酸、水火烫伤、小儿头疖、疔疮肿毒,亦可食用。

在所述具主动附着特性的浮游生物成虫的养殖中存在种苗获取率较低的问题。比如,在贻贝养殖中,采苗或育苗阶段是从海水中获取贻贝苗的一个过程,即在贻贝繁殖季节选好采苗海区,设置浮筏,适时投放悬挂采苗器(附苗器),让海水中的贻贝幼虫变态后及时附上长大成苗,为养殖生产提供所需苗种。但传统的浮筏获取的苗种产量低,其原因在于水中的苗种附着到采苗器的几率低。如何在有限的采苗器上获得尽可能多的贻贝苗是贻贝的人工养殖领域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6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