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55068.0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7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吴林;程卫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黄晓明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锁扣结构的插头。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扣持于绝缘本体前端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自顶壁两侧向下弯折的一对侧壁及位于该对侧壁之间且用以收容插头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顶壁设有多个槽或者凹陷。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固定于其顶部的锁扣臂。该锁扣臂包括基部及重叠在基部上的重叠部,所述重叠部包括前端部、自前端部向后且向上延伸的按压部及位于按压部末端的尾部,所述前端部设有向上垂直延伸的凸起。当向下按压该按压部时,可以驱动前端部上的凸起向下移动。
当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内时,需要向下按压该按压部以驱动凸起向下移动,从而使该凸起能够越过顶壁的前端面而最终到达顶壁的槽或者凹陷内。此时,释放按压部,凭借按压部的弹性回复力,所述凸起向上伸入顶壁的槽或者凹陷内,从而实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锁扣。
然而,在将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内时,首先需要向下按压该按压部以驱动凸起向下移动,才能将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内,也就是说,凸起缺乏导引结构,如果没有向下按压该按压部,插头连接器的凸起会被顶壁的前端面挡住而不能将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内。
现有技术中的凸起缺乏导引结构,使得插头连接器在插入插座连接器内时比较不方便。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改进的锁扣结构以便于将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锁扣的插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头,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和若干插头导电端子,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具有对接部,对接部设有插接面,所述插头还设有安装于插头绝缘本体上的金属锁扣臂,所述锁扣臂包括前端部及自前端部向后且向上延伸的按压部,所述前端部设有向上凸出的在按压部的驱动下能向下运动的第一扣持凸块,所述第一扣持凸块设有第一面及位于第一面后端的第一卡扣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扣臂包括底板及顶板,所述锁扣臂的顶板还设有与第一扣持凸块左右对称的第二扣持凸块,所述第二扣持凸块设有第二面及位于第二面后端的第二卡扣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对接部设有顶面及凸出顶面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包括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及位于第一、第二定位块之间的夹持空间,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块设有靠近插接面的第一导引斜面,所述锁扣臂的前端部位于该夹持空间内且在上、下方向上被固定在定位块上,所述对接部还设有凸伸入夹持空间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设有第二导引斜面,所述锁扣臂的前端部包括底板及折叠在底板上的顶板,所述底板设有收容定位凸起的定位槽,所述第二导引斜面用以导引定位凸起滑入定位槽内,所述第一导引斜面与第二导引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头绝缘本体包括抬高部,所述锁扣臂设有向后延伸的翼部,翼部位于抬高部的下方且被该抬高部压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插头通过在锁扣臂的第一扣持凸块上设置第一面,可以便于插头插入插座内。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合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插头已经被插入插座内。
图2是图1所示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插头与插座相互分离。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插座的主视图。
图5是插座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插头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锁扣臂被分离出来。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插头的侧视图。
图9是组合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其中插头未被插入插座内。
图10是组合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其中插头已经被插入插座内。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的组合300,其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100及插头200。所述插座100包括插座绝缘本体1及固定于插座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插座导电端子2。所述插头200包括插头绝缘本体3、固定于插头绝缘本体3上的若干插头导电端子4、与插头导电端子4连接的线缆5、位于插头绝缘本体3外的包覆部6及安装于插头绝缘本体3上的锁扣臂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5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重整过程中用于进料和产物纯化的吸附剂
- 下一篇: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