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影像获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54527.3 | 申请日: | 2011-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5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敬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35/02 | 分类号: | G03B35/02;H04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影像 获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获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影像获取装置。
背景技术
2009年底,3D电影阿凡达的热卖,让许多消费者体验3D立体影像的娱乐效果,因而带动起3D影像的风潮。2010年从年头到年尾,在全球各大有关的消费性电子展或显示器展中,几乎各大厂商都极力推展3D立体影像的产品与技术。3D立体影像的相关展示总是越来越热闹,各大厂商都随着潮流开发出新的产品,也逐渐扩大到各种不同的产品项目。相关产品包含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式计算机、数码相框,计算机屏幕、电视、数码电子看板等等,都有3D立体影像的产品发展,也逐渐带动着整体产业的发展潮流。
以3D数码相机为例,厂商多采用双影像获取模组的设计以达成获取立体影像的目的。详言之,一个影像获取模组包括一个影像感测元件以及透镜组。在现有技术中,厂商多将两个影像获取模组分别设置于相机机身的两侧,以模拟人类的左右眼,进而获得类似人眼所观察到的立体影像。然而,现有的3D数码相机多将两个影像获取模组置于同一平面,而使得两个影像获取模组所获取到的影像之间仅存在水平方向的视差(parallax),进而导致其所形成的立体效果不佳。此外,现有的3D数码相机需使用双影像获取模组来达成获取立体影像的目的,此设计亦使得3D数码相机的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影像获取装置,其材料成本低且可呈现立体效果优越的三维影像。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影像获取装置,包括机壳、弧形导轨以及影像获取模组。机壳形成容置空间。弧形导轨配置于容置空间内。影像获取模组适于沿着弧形导轨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影像获取模组包括封装外壳、至少一透镜以及影像感测元件。透镜与影像感测元件配置于封装外壳内,且影像感测元件位于透镜与弧形导轨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立体影像获取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影像处理单元。所述的影像处理单元与影像感测元件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影像获取模组沿着弧形导轨移动至第一位置并获取右眼影像。接着,影像获取模组顺着弧形导轨移动至第二位置并获取左眼影像。影像处理单元将右眼影像与左眼影像处理为立体影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镜与影像感测元件的相对位置可调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影像获取模组具有光轴。影像感测元件适于沿着光轴移动,而透镜固定于封装外壳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感测元件沿着光轴朝向接近弧形导轨的方向移动至第三位置并截取第一影像。接着,影像感测元件适于沿着光轴朝向远离弧形导轨的方向移动至第四并截取第二影像。影像处理单元将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处理为第一清晰影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镜与影像感测元件的相对位置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影像获取模组沿着弧形导轨移动至第五位置并获取第三影像。接着,影像获取模组沿着弧形导轨移动至第六位置并获取第四影像。影像处理单元将第三影像与第四影像处理为第二清晰影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感测元件包括电荷耦合元件或互补式金氧半导体。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范例实施例的立体影像获取装置中,影像获取模组可沿着弧形导轨移动,而获得具有水平视差及垂直视差的影像,进而使得立体影像获取装置可呈现立体效果优越的三维影像。此外,立体影像获取装置利用单一影像获取模组即可达到获取立体影像的目的,而使得立体影像获取装置的材料成本可大幅地降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立体影像获取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区域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影像获取模组位于位置P5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影像获取模组位于位置P6时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立体影像获取装置
110:机壳
120:弧形导轨
130:影像获取模组
132:封装外壳
134:透镜
136:影像感测元件
140:影像处理单元
D1、D2:方向
P1~P6:位置
R:容置空间
X: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545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式触摸屏布线方法
- 下一篇:扣具及使用该扣具的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