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慢落转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7200.5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0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湘冀;陈文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湘冀 |
主分类号: | A47K13/12 | 分类号: | A47K13/12;E05F3/20;E05F3/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盖板转轴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将盖板轻松打开、缓慢下落的盖板慢落转轴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卫生间的气味,人们在方便后往往会随手将盖板扣在马桶主体上,因此,人们在使用时,马桶盖板的开、合动作是最频繁,而马桶盖板和马桶主体之间的衔接部位是其关键所在,使得该衔接部位的稳定、可靠性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传统的马桶盖板在安装时是在马桶主体与马桶盖板之间直接通过一些简单的旋转连接件来实现相互联接,使得马桶盖板和马桶主体之间的衔接部位不存在任何阻力,从而导致人们在放下时,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将马桶盖板重重地打在马桶主体上,这样一方面容易损坏马桶盖和马桶主体之间的衔接部位,另一方面容易把马桶盖板或马桶主体打坏。因而,许多用来实现慢落的转轴机构便应运而生,这些慢落转轴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都是利用叶片来实现单向阀的作用,当转轴朝一个方向转动时,叶片将阻尼油的通道封闭,形成了盖板的慢落效果,当转轴朝另一个方向转动时,叶片未将阻尼油通道封闭,形成了盖板的快落效果,但这些装置大多存在一些结构上的不足,如加工工艺比较复杂、结构及强度有限、寿命较短等,特别的一点是,在盖板下落的整个过程中,盖板都是处于慢落过程,这就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盖板的慢落转轴机构,它是利用螺旋转轴带动螺旋导套在壳体内移动来实现两个腔体容积大小的转换,并利用在螺旋转轴上设置锥度段和直体段,使得盖板在下降的初期能够快落,而后才逐步转入慢落,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螺旋转轴上的锥度段和直体段来控制产生慢落的起始角度,从而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慢落转轴机构,包括螺旋转轴、螺旋导套、壳体和叶片;螺旋转轴的一端部设有外螺旋结构;螺旋导套设有内螺旋结构,螺旋导套旋转配合在螺旋转轴的外螺旋结构处以在螺旋转轴转动时能够相对螺旋转轴沿轴线方向移动,且螺旋导套不能相对于壳体沿周向转动;该壳体设有一腔体,螺旋转轴中旋接有螺旋导套的一端装在壳体的腔体中并使所述腔体形成密闭内腔;该密闭内腔中填充有阻尼油;由螺旋导套将所述密闭内腔隔离成二个腔体;在螺旋导套上设有能使二个腔体相连通的通孔,叶片活动装在通孔的一侧以在活动过程中抵向或离开该通孔。
所述螺旋转轴的另一端直接或者间接的连接固定支撑。
所述螺旋转轴的另一端部设有快装孔。
所述的螺旋转轴的螺旋结构芯体包括一段直体和一段锥体,锥体由直体段向外逐渐收缩。
所述的螺旋导套上,在通孔的一侧设有可让叶片沿螺旋导套轴向移动的导槽,叶片活动卡装在导槽中。
所述螺旋导套配合在所述壳体的腔体内,在所述的壳体的腔体内设有两第一防转面,在所述的螺旋导套设有两第二防转面,且两第二防转面分别与两第一防转面相触靠,以使所述的螺旋导套不能相对于壳体沿周向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限位组件,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一与其腔体相连通的第二开口,限位组件配合在该第二开口处以密封该第二开口。
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后盖、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螺钉和钢垫片;后盖沿其轴线方向设有一通道,该后盖的一端端面上设有凸起;所述的螺旋转轴由一端向另一端方向在轴线处开有一安装槽;所述螺旋转轴的一端端沿设有卡槽;该后盖可转动地配合在所述壳体的第二开口处,且其凸起与螺旋转轴的卡槽相卡接配合;在所述螺旋转轴的安装槽的槽底装有一铁镶件,螺钉依次穿过钢垫片、第一密封圈、后盖的通道和所述螺旋转轴的安装槽,并与铁镶件相锁接配合;第二密封圈套装在后盖的壁面上,并与所述壳体的第二开口的壁面相抵靠。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第三密封圈,该第三密封圈套装在所述螺旋导套的外壁面上,并与所述壳体的腔体的壁面相抵靠,隔离两个腔体。
所述的通孔设在螺旋导套上;在通孔一侧的导槽中设有卡条;所述的叶片的内侧壁设有一滑槽;叶片通过滑槽与对应卡条的活动配合限位于所述螺旋转轴的导槽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第四密封圈,该两个第四密封圈分别套装在所述螺旋转轴的杆体上,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靠近第一开口的壁面相抵靠形成密封。
所述的螺旋转轴的两第二防转面上分别设有若干筋条,该两第二防转面上的筋条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两第一防转面相触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湘冀,未经王湘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7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组合板的交互式演示系统
- 下一篇:封装材料的水汽透过率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