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流装置及多个射流装置使水体流动并增氧的方法及设施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7015.1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75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吴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为国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5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流 装置 水体 流动 方法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及水处理领域,特指射流装置及多个射流装置使水体流动并增氧的方法及设施。
背景技术
已有的增氧机大部份都浮在水面工作,对水底的作用受影响,也有充气式的增氧机,在水底铺设气管,用气泵向气管充气增氧,这种充气的增氧机不能使水体流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能使水体流动和增氧两种功能的方法及设施,以适合水处理及水产品养殖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射流装置,包括射流喷头及供水机构,所述的射流喷头主要由进水筒和出水筒组成,所述的供水机构是单个连接射流喷头的水泵,或多个射流喷头连接水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射流喷头由进水筒和出水筒组合而成,进水筒的进水流道是锥形的,进水口端大;出水筒是喇叭形,进水筒和出水筒的结合处有旁通的吸气道,吸气道和环型气道相通,水从锥形通道进过时产生负压把空气从间隙中吸入和水体混合后从喇叭口喷出。
所述射流喷头的进水筒的外表面和连接件的支路配合固接。
所述的吸气道外壁有螺纹接头,螺纹接头的内孔口有锥度与吸气管的膨大部位配接由螺母压紧。
多个射流装置使水体流动并增氧的方法,包括:
一、在养殖池下部设置水管网;
二、水管网旁通连接多个射流喷头,射流喷头有吸气管通大气;
三、水管网由一个以上水泵集中供水,水从水管网进入射流喷头的锥形流道,因流道变窄水流变急,高速流动的水产生负压把空气从吸气管吸入水中,射流喷头在喷水的同时吸入氧气,并使下层水体流动及增氧;本发明可用于水产养殖及污水处理等领域。
多个射流装置使水体流动并增氧的设施,养殖池下有水管网,水管网连通多个射流喷头,射流喷头有吸气管与水面大气通,水管网由一个以上水泵集中供水,所述的射流喷头靠连接件固定在管路中,水从水管网进入射流喷头的锥形流道,因流道变窄水流变急,高速流动的水产生负压把空气从吸气管吸入水中,射流喷头在喷水的同时吸入氧气,并使下层水体流动及增氧。
所述的水泵浮在水面,把上层的水向下输送使上下水体充分交换增氧。
所述的射流喷头的吸气管和较大的供气管连通集中供气,或用风机对供气管进行增压,增加充气效果。
所述的鼓风机是罗茨风机或旋锅鼓风机充气增压,在鱼虾喂食时关闭水泵或减少水泵流量,由鼓风机充气增氧。
所述的水管网的主管路设置在养殖池中,射流喷头分A组和B组,其中A组的多个射流喷头的射流方向相同,B组的多个射流喷头的射流方向和A组相反,A组和B组的射流喷头的射流方向使水体巡回流动。
所述的连接件的支路和主管路互通,支路和主管路成90°或支路和水流方向的主管路夹角少于45°。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射流喷头结构简单、吸气能力好,利用水泵吸取上层的水,使水体从多个水下层射出,使水体大量流动交换,并在交换的过程中吸入氧气,多个射流喷头由铺设在养殖池池底的水管网集中供水,可进一步降低能耗,特别适用于工厂化养殖对虾等名贵水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装置及多个射流装置使水体流动并增氧的设施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连接件和射流喷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进水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出水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射流喷头和吸气管剖面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射流喷头和吸气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连接件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射流方向与主管路少于45°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射流方向与主管路少于45°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射流方向与主管路垂直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水管网和集中供气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A、B两组射流喷头使水体巡回结构示意图;
图13本发明的A、B两组主管路使水体巡回结构示意图。
其中:水管网1;主管路11;支管路12;射流喷头2;进水筒21;螺纹接头211;锥度212;锥形流道213;外表面214;吸气道215;出水筒22;环型气道23;吸气管3;膨大部位31;螺母32;连接件4;支路41;供气管5;养殖池6;水泵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为国,未经吴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70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