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式脉冲声源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1438.2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0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于晋生;费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0K9/13 | 分类号: | G10K9/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高宇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式 脉冲 声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脉冲功率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式脉冲声源。
背景技术
电磁脉冲声源的原理是高压储能电容器通过电感线圈放电,使线圈上覆盖的金属振膜感应产生电磁场,振膜磁场与线圈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排斥力,激发周围介质形成声波。与其它声源相对比,电磁脉冲声源有以下特点:(1)声源所辐射的声脉冲特性,主要取决于声源本身的电声结构,辐射的声脉冲波形十分规则,具有极佳的宽带谱结构,而且能够根据要求很方便地改变声脉冲的峰值压力和宽度;(2)安全可靠,信号可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水声物理实验、地质勘探和非线性声学的研究等领域的宽带声源。
电磁式脉冲声源通常由储能电容、开关、发射线圈等部分组成。参考文献有:专利权人为华乐荪、胡嘉忠,专利申请号为85100714的电磁脉冲换能器。专利85100714针对小能量激励情况下电磁式脉冲换能器电声转换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电声转换效率,声源级达到107分贝。
专利85100714所述设计方法局限于小能量激励换能器的情况,对于大能量激励换能器的情况并不适用;声源级低,只有107分贝,大大限制了电磁式脉冲声源的使用范围;控制方式简单,不支持总线通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磁式脉冲声源。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式脉冲声源,该脉冲声源包括脉冲声源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声源还包括脉冲电容2、触发系统、发射单元4、第一恒流式充电电源5、第二恒流式充电电源6和控制电路7;
所述触发系统包括真空触发管3和触发控制模块,所述触发控制模块包括MOSFET、电容N和变压器1;所述的MOSFET的栅极连接驱动芯片,MOSFET的源极连接变压器1的初级线圈,MOSFET的漏极连接电容N一端,电容N的另一端与变压器1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的变压器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真空触发管2的触发端A连接,另一端与真空触发管2的阴极B连接并接地;所述的真空触发管2的阳极D连接至脉冲电容2,该脉冲电容2与第二恒流式充电电源6连接,用于对脉冲电容2的充电;
所述发射单元4包括一换能器,该换能器包括震动片45、电感线圈61、底座47和外壳48,所述的电感线圈61采用平面金属板进行电火花线切割而成,电感线圈61之间的空隙采用绝缘带14填塞;所述的电感线圈61和震动片45同轴粘接后嵌设于外壳48形成的凹槽中,并用底座47扣合密封后,通过环氧胶灌注为一体;
所述控制电路7与触发控制模块和第一恒流式充电电源5相连接,所述触发系统通过真空触发管3与发射单元4的电感线圈61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式脉冲声源装置,所述控制电路7包括一单片机、CAN总线芯片、MOSFET驱动芯片、高低电压电源驱动芯片、电容和至少1个MOSFET;
所述单片机的CAN总线接口通过CAN总线芯片与所述计算机连接,用于接收计算机发出的控制指令;
所述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连接高低电压电源驱动芯片的输入端口,所述高低电压电源驱动芯片的输出端口连接若干继电器,用于控制电容N和外部脉冲电容的充电;
所述单片机输入、输出端口连接MOSFET驱动芯片的输入端口,所述MOSFET驱动芯片的输出端口连接MOSFET的栅极,所述MOSFET的漏极接电容N,源极接地,用于控制电容N并通过变压器实现外部脉冲电容的放电。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式脉冲声源装置,控制电路7还包括一防护电路,该一防护电路设置在CAN总线和计算机之间,包括三路并联设置在CAN总线的两端的两个串联的瞬态抑制二极管、两个串联的防雷管和另一个防雷管,其中,两个串联的瞬态抑制二极管之间接地,两个串联的防雷管之间接地,用于消除放电瞬间产生的强电磁场对控制电路中芯片的破坏和干扰。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式脉冲声源装置,所述的真空触发管2的耐压为5~10KV,所述的MOSFET的耐压为500V。
根据本发明的电磁式脉冲声源装置,在所述发射单元4的换能器中;
所述的电感线圈61和震动片5之间同轴设置有绝缘垫44;
所述的震动片45的上面覆盖与外壳48匹配的圆形密封垫43,该密封垫43通过螺栓42固定于压环41和外壳48之间;
所述的电极13上套设有绝缘端子49;
所述的震动片45采用轻质高导电率的金属薄片,包括选自铝合金、钛合金和镁铝合金中的任一种;
所述的外壳48采用导磁材料;
所述的绝缘带14的厚度与电感线圈61的厚度一致,为6~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14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