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髓内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32904.6 | 申请日: | 201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欣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骨科髓内支架,用于四肢骨折治疗的髓内固定。
背景技术
目前四肢骨折一般首先髓内针固定,通过骨髓腔对骨折断端进行连接,符合骨的承重生理功能,由于采取了中心性固定,骨折治疗后的各种并发症明显降低,现已成为四肢骨折治疗的金标准,目前国内外应用的髓内针为实心圆柱或带有细心的圆柱状针。髓内针的应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扩髓,把髓腔扩大成髓内针相同直径,再把髓内针打入。这种方式骨折断端对位好,固定断端稳定,缺点是损坏了骨髓腔,使骨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另一种方式不进行扩髓。选用细于髓腔直径的髓内针打入,髓内针不能饱满贴附于骨髓壁上,骨折断端对位及稳定性都差。这两种打入方式都需要进行锁定,防止骨折断端出现旋转活动。髓内针的扩髓、锁定,操作繁琐、精细,手术时间长,都存在创伤,技术性要求高,需要有多年临床经验,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操作才能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本发明专利针对上述髓内针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髓内支架,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髓内针的不足,一种不需要扩髓、不需锁定、操作简单、损害较小,又能使骨折自动复位,断端稳定,骨髓生理结构损害小,易于骨折愈合的新式髓内支架。
发明内容
髓内支架完全不同于目前圆柱状髓内针,设计上放弃了这种坚硬性结构,采用了一种可膨胀式韧性结构,由支架头、支架身、支架尾、调节杆构成,其结构特点是支架头、支架尾呈圆管状,管内有调节杆,支架身是由细的钢丝组成,呈圆形或三角形排列,调节杆旋转时,支架头、支架尾的距离变短,支架身钢丝受到挤压并向外膨胀,继续旋转调节杆,支架身会沿髓腔内壁扩大,最终充满髓腔内,达到了骨折断端自动复位的效果,髓腔的不规则使得架身紧贴于壁上起到了固定作用,确保骨折断端的稳定。
由上述可知,髓内支架在没有撑开时,是一种较细的韧性结构,容易插入骨髓腔内,支架头内的孔带有丝扣,将调节杆从支架尾孔穿入,拧入支架头内,随着调节杆的旋转支架头被不断提拉,支架头、支架尾距离变短,支架身的钢丝会向四周膨胀,骨折两端髓腔壁的阻挡,使髓内支架形成一种张力性固定而变的坚硬稳固。因此,本项发明是有操作方便简单、能有效的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风险及病人痛苦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横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髓内支架,包括支架头(1)、支架身(2)、支架尾(3)、调节杆(4)及紧固螺栓(5)。支架身(2)与支架头(1)及支架尾(3)呈圆形牢固连接,支架身(2)钢丝粗细及多少根因髓腔大小不同而不同。使用时拧下紧固螺栓(5),从支架尾(3)内抽出调节杆(4)后,髓内支架处在柔软状态,在骨折断端的一端与髓腔钻通,把柔软状态的髓内支架穿入髓腔内通过断端到达对侧髓腔内,再把调节杆(4)从支架尾(3)穿入拧入支架头(1),这时旋转调节杆(4)使支架头(1)与支架尾(3)距离缩短,支架身(2)钢丝向四周膨胀,髓内支架由细变粗,充满整个髓腔,骨折断端自动复位、固定。当支架身(2)钢丝达到一定张力后,将紧固螺栓(5)拧入支架尾(3),拧紧,使调节杆(4)不能再转动,持续保持支架身(2)钢丝的张力,也就完成了骨折端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欣,未经赵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29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