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改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的方法和以太网交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97946.0 | 申请日: | 201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3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祝勋;唐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谢安昆;宋志强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改 以太网 交换机 配置 方法 | ||
1.一种修改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预先设置配置修改条件,所述的配置修改条件为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PHY状态、配置功能项、配置选项的对应关系;
当需要修改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时,根据预设的配置修改条件设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物理层PHY状态;
以太网交换机检测自身端口PHY状态,并判断检测到的端口PHY状态是否满足所述预设的配置修改条件,如果是,则修改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配置功能项的配置为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的配置选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改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检测到的端口PHY状态是否满足所述预设的配置修改条件的方法为:根据检测到的端口PHY状态查找所述预设的配置修改条件,如果查找到其中一个配置修改条件对应的端口PHY状态与检测到的端口PHY状态相同,则检测到的端口PHY状态满足配置修改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修改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预先设置了配置开关;
所述根据预设的配置修改条件设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PHY状态之前进一步包括:开启配置开关,允许修改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
所述修改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配置功能项的配置为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的配置选项之前进一步包括:判断配置开关是否开启,如果否,则保持所述配置修改条件的配置功能项的当前配置不变;
所述修改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配置功能项的配置为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的配置选项之后进一步包括:关闭配置开关,禁止修改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改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预先设置配置开关开启与端口PHY状态的对应关系、配置开关关闭与端口PHY状态的对应关系;
所述开启配置开关的方法为:根据所述预设的配置开关开启与端口PHY状态的对应关系,将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PHY状态设置为配置开关开启对应的端口PHY状态;以太网交换机检测到端口PHY状态对应于配置开关开启时,将配置开关设置为开启状态;
所述关闭配置开关的方法为:根据所述预设的配置开关关闭与端口PHY状态的对应关系,将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PHY状态设置为配置开关关闭对应的端口PHY状态;以太网交换机检测到端口PHY状态对应于配置开关关闭时,将配置开关设置为关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改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预先设置了配置生效方式,所述的配置生效方式包括立即生效方式和重启后生效方式;预先配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PHY状态与立即生效方式的对应关系、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PHY状态与重启后生效方式的对应关系;
设置配置生效方式为立即生效的方法为:将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PHY状态设置为立即生效方式对应的端口PHY状态;以太网交换机检测到端口PHY状态对应于立即生效方式时,将配置生效方式设置为立即生效;
设置配置生效方式为重启后生效的方法为:将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PHY状态设置为重启后生效方式对应的端口PHY状态;以太网交换机检测到端口PHY状态对应于重启后生效方式时,将配置生效方式设置为重启后生效。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修改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设置配置生效方式为立即生效;
所述的以太网交换机为无网管型交换机;
所述修改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配置功能项的配置为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的配置选项为:修改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配置功能项对应的MAC寄存器的值为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配置选项对应的值;
或者,
所述的以太网交换机为网管型交换机;
所述修改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配置功能项的配置为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的配置选项为:修改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配置功能项对应的网管系统中配置参数的值为所述配置修改条件中配置选项对应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979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