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能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65132.6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8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韩宝林;王建亚;单允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微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杨树芬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能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能转换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超音频电磁感应加热取暖设备的热能转换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超音频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超音频电磁感应加热设备在金属冶炼及热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其电磁振荡产生集肤效应即热能表面化成功解决了机床导轨淬火和齿轮表面淬火等问题,同时,因其高效的电热转换方式,愈来愈多地应用在取暖领域,而如果大范围的应用超音频电磁感应加热取暖设备,则需解决如何提高其电热转换的效率问题,而电热转换的效率高低归根结底体现在待加热水流经热转换装置时是否得到被充分的加热。
如专利号为ZL 200620140543.4的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直热式热转换器,包括热转换器壳体,热转换器壳体内置有位于上部分水箱和位于下部分电箱,水箱上端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水箱内腔安装有至少两个左右排列上下端交错的、用于分隔并加热水箱内自来水的真空DC石英玻璃电热片,使水与真空DC石英玻璃电热片溶合一体。真空DC石英玻璃电热片电连接位于电箱内腔的电器组件;边缘的真空DC石英玻璃电热片上端密封配装在水箱内腔上端,而下端间隙配装在水箱内腔下端;依次相邻的真空DC石英玻璃电热片上端间隙配装在水箱内腔上端,而下端密封配装在水箱内腔下端。具备上述结构的直热式热转换器,存在升温慢、电热转换效率低的严重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升温快、传热效率高、热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热能转换器。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密封的加热腔主体和位于其外侧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部连接有热水出水口,所述外壳体的下部连接有冷水入水口,其中,所述加热腔主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有若干条加热水槽,所述若干条加热水槽之间首尾相连并分别与所述冷水入水口和所述热水出水口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加热腔主体及其所述外壳体为圆柱形,所述加热水槽沿所述加热腔主体及其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的柱形夹层纵向均匀排列。
进一步,所述加热水槽的个数为19条。
进一步,所述加热腔主体为导磁不锈钢金属容器。
本实用新型热能转换器的优点是:
1)升温快:通过超音频电磁感应产生的集肤效应使加热腔主体产生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加热槽内的水迅速升温;
2)传热效率高:19条加热水槽沿加热腔主体及其外壳体之间的柱形夹层纵向均匀排列并首尾相连,这样就把流经加热区的水流只有一段长的路程扩大为19倍的路程,从而大大延长了取暖水的加热时间。被充分加热的取暖水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热转换效率;
3)热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加热腔主体采用封装技术,热稳定性好、不存在安全隐患、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 为超音频电磁感应加热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能转换器的主视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热能转换器的内部展开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热能转换器适用于20kHz~30kHz超音频段的电磁感应加热取暖设备。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热能转换器1外部绕有电磁感应线圈2,电磁感应线圈2与产生超音频交流电流的电源控制系统3相连接,热能转换器1通过管道与第一循环泵4和储热装置5依次连接形成储热循环系统,储热装置5通过管道与第二循环泵6和散热片7依次连接形成取暖循环系统。
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热能转换器1包括:圆柱形密封的加热腔主体101、外壳体102、外壳体102的上部连接有热水出水口103,外壳体102的下部连接有冷水入水口104,在加热腔主体101与外壳体102之间的柱形夹层设置有加热水槽105,其中加热水槽105共有19条,沿柱形夹层纵向均匀排列且首尾相连,并分别与冷水入水口104和热水出水口103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微,未经薛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65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