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折流复合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7224.1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5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储茵;胡志强;马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复合型 人工 湿地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是水平折流复合型人工湿地。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市政污水的集中处理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污水处理效率逐年增加。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及城乡结合部,除了某些水源保护区的城镇式小区有简单的污水处理装置外,绝大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附近河流,对附近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农村及城乡结合部污水处理工艺一般要求选择基建和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的生态处理工艺,如厌氧工艺、稳定塘和人工湿地,但现有的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在设计和运行方面还有很多缺点,如单一的厌氧处理不能达到排放要求、普通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短流问题、普通潜流型人工湿地的阻塞问题等使得其处理效率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平折流复合型人工湿地,可根据污水特点和处理要求灵活地进行不同类型湿地的多级组合,处理流程长,不易堵塞,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污水可通过自流形式依次流经水平折流复合型人工湿地的各个处理格室,自行完成全部处理过程后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水平折流复合型人工湿地,包括有依次串接的多级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格室以及多级潜流型人工湿地格室,各个格室之间设有隔离墙,第一级表面流型湿地格室的首端开有污水进口,污水进口与污水的排出口或其他污水处理单元的末端相连接,各级表面流型湿地格室之间的隔离墙过水处顶部设有溢流堰,其对应中下部设有多排过水孔,最后一级表面流型湿地格室与第一级潜流型湿地格室的隔离墙过水处顶部设有溢流堰,各级潜流型湿地格室之间的隔离墙过水处的中下部设有多排过水孔,末级的潜流型湿地格室开有排水口;串接的各级人工湿地格室呈水平折流式排布,且人工湿地格室的底面保持1%的纵坡。
所述多级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格室和多级潜流型人工湿地格室为首尾相连的格室串联结构,水流在串接的各级人工湿地格室之间呈水平折流式推流形式。
所述的复合型人工湿地前部分为表面流型人工湿地,后部分为潜流型人工湿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水平折流复合型人工湿地将传统单一的人工湿地分割成首尾相连的格室串联式结构,水流在湿地内整体上呈水平折流式推流形式,可以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最大限度地延长污水在人工湿地的处理流程,同时可根据各格室污染负荷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段选填基质和选种不同的湿地植物,达到最优化处理效果。
2、水平折流复合型人工湿地将传统单一的人工湿地模式改造设计成了在同一人工湿地中同时包含表面流型和潜流型两种类型的复合型模式,即前部分为表面流型人工湿地,其第1级格室前端直接与污水的排出口或者其他污水处理单元的末端相连接,后部分为潜流型人工湿地,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常规湿地的进水端由于悬浮物含量高,非常容易产生堵塞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种植吸污能力强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浮水植物如浮萍、水葫芦,后端格室的潜流型湿地,发挥基质的吸附和作物的吸收作用进一步去除污染物,达到精深处理的目的。
3、水平折流复合型人工湿地具有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各阶段污水的水质特点和实际场地情况,灵活地设置人工湿地处理单元中人工湿地的类型、表面流型人工湿地部分和潜流型人工湿地部分的大小、格室的个数、大小以及各格室选填基质和选种植物,达到最佳组合,实现最优处理效果。
4、由于各级湿地格室设有纵坡,待处理污水通过自流形式完成整个处理过程,无需附加外界动力;在前期投资建设方面花费、占地面积少,在使用运行阶段运行、维护费用低,耗能低、效率高,在全国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级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格室间的隔离墙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表面流型人工湿地格室和潜流型人工湿地格室之间隔离墙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级潜流型人工湿地格室间的隔离墙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72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挖钻机转盘装置
- 下一篇:发电机内冷水pH值智能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