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化炉半自动式旋转下料的旋转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30074.1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0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雷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雷生 |
主分类号: | C10J3/34 | 分类号: | C10J3/34;C10J3/7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5100 安徽省池州市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 半自动 旋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化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化炉半自动式旋转下料的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气化炉制造的秸秆燃气,属于绿色新能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植物燃气产生的原料为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用菌渣、牛羊畜粪及一切可燃性物质,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在我国目前农村能源结构(秸秆燃气、天然气、液化气、沼气、太阳能、电、原煤、蜂窝煤,原植物燃料)当中,唯独有秸秆燃气最经济、最方便、最节能、最适用,不仅使用安全,而且清洁卫生。
然而,传统的气化炉需要通过人工从炉底中掏出焦油和燃烧后的废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容易造成灼伤或烫伤,安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化炉半自动式旋转下料的旋转装置,通过手动摇杆、齿轮与漏斗之间的相互配合,将气化炉炉底的废料和焦油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化炉半自动式旋转下料的旋转装置,包括有底风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风盘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一侧的底风盘上设有进风口,所述通孔中卡装有碗形内风盘,所述碗形内风盘的上下端分别设有通风孔和漏灰孔,所述底风盘上转动安装有漏斗,所述的漏斗上端为倒置的锥体,下端为筒体,所述漏斗将所述的碗形内风盘卡罩在内部;所述漏斗端口的外边沿固定焊接有弧形齿套,所述弧形齿套的外侧设有扇形齿轮,所述弧形齿套与所述的扇形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扇形齿轮的圆心处设有小孔,有摇杆穿过小孔并与所述的扇形齿轮转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在气化炉内,通过手动操纵摇杆左右摆动带动漏斗左右晃动,从而带动气化炉炉膛内燃尽的废料和焦油经漏灰孔排出,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漏斗、碗形内风盘及底风盘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弧形齿套与扇形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弧形齿套结构示意图,(b)为扇形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弧形齿套与扇形齿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3,一种气化炉半自动式旋转下料的旋转装置,包括有底风盘1,底风盘1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一侧的底风盘上设有进风口2,通孔中卡装有碗形内风盘3,碗形内风盘3的上下端分别设有通风孔8和漏灰孔9,底风盘1上转动安装有漏斗4,漏斗4将碗形内风盘3卡罩在内部;漏斗4端口的外边沿固定焊接有弧形齿套5,弧形齿套5的外侧设有扇形齿轮6,弧形齿套5与扇形齿轮6相互啮合,扇形齿轮6的圆心处设有小孔7,有外置的摇杆穿过小孔7并与所述的扇形齿轮6转动配合。
手动操纵摇杆7左右摆动,从而带动气化炉炉膛内燃尽的废料和焦油经漏灰孔排出,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安全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设有通风孔并外接鼓风装置,有效的起到了助燃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雷生,未经李雷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0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化炉旋转下料装置的内风盘
- 下一篇:煤物质横插管立式分解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