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面折叠的点读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8829.4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方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方舟 |
主分类号: | G09B5/06 | 分类号: | G09B5/06;G09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点读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涉及教育用品,提供一种三面折叠的点读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点读机,只有两个面板。因为两个面板上面要防止需要点读的图书,其显示屏要么收藏在其中一个面板内,或者置于其中一面的边缘。显示屏面积只能做得非常小,不能充分显示信息,也不利于视力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三面折叠的点读机,在两个面的板点读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面板做显示器使用,方便信息显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面折叠的点读机;包括点读机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面板;所述的第三面板是显示器,由显示屏、显示屏外壳、显示屏电路单元组成;所述点读机本体是两面折叠的点读机,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活动连接,并可以围绕两块面板的活动连接处旋转折叠;在点读机本体的第二面板的边缘,通过活动连接,连接第三面板,并可以绕两块面板的活动连接处旋转折叠;三个面板的外形尺寸基本相同,折叠起来的时候,可以形成一个长方体;使用时,可以将其打开,其中两个面板用于放置用于点读的图书,第三面板的显示屏提供信息显示。
所述的第三面板中的显示屏为6寸到19寸的显示屏。
所述的第二面板与第三面板活动连接使用合页铰链或转轴连接。
所述的第二面板与第三面板活动连接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活动连接的旋转中心线平行。
所述的第二面板与第三面板活动连接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活动连接的旋转中心线垂直。
所述的第三面板还包括触摸屏,设置于所述显示屏上。
所述的点读机内置计算机主机,显示器做计算机显示器使用。
所述的点读机第一面板的背面增加了键盘,做为计算机输入使用。
所述的第三面板,加装以下一个或几个零部件:按钮、喇叭、麦克风、指示灯、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提供一种三面折叠的点读机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因为第三面板可以整个面板作为显示器使用,显示屏尺寸可以选择6寸到19寸,面积非常大。可以更加多的信息显示,并且有利于保护视力。而传统的点读机,因为只有两个面板,显示器只能放置在一个面板的边缘,或者收藏在一个面板内部,显示面积都非常小。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点读机内部增加计算机主机,当只打开第三面显示器时,另外两面点读机折叠,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计算机单独使用。
3、本实用新型,第三面板增加触摸屏时,丰富了触摸输入功能。
4、本实用新型,因为第三面板与第一、第二面板的外形尺寸基本相同,面积非常大,上面可以比较宽裕的增加、按钮、喇叭、麦克风、指示灯以及内置的电池,喇叭的尺寸也可以很大。而传统的点读机,因为只有两个面板,这些零、部件只能挤在面板的边缘,喇叭的尺寸也很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独打开第三面板,增加键盘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从折叠状态到打开状态变化过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增加了触摸屏的第三面板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按钮、喇叭、麦克风、指示灯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做为一个实施例中,内部电路模块示意图。
图8是第二面板、第三面板活动连接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活动连接的旋转中心线垂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点读机本体有两个面板,分别是
第一面板105与第二面板104。第一面105板与第二面板104活动连接。在第二面板104的边缘,通过转轴103与第三面板活动连接;第二面板104与第三面转轴连接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面板104、第二面板104连活动连接的旋转中心线平行;第三面板由显示屏外壳101、显示屏102、显示屏电路单元107组成;三个面板的尺寸面积基本相同;由于第三面板尺寸与第一面板105及第二面板104基本相同,其内部可以容纳的显示屏102是6寸到19寸的大面积显示屏102。
当点读机使用时,三个面板都打开,用于点读的书本放置在第一面板105和第二面板104上,第三面板的显示器用于显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方舟,未经陈方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88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烧结钕铁硼回火工艺
- 下一篇: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组以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