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妇产科用人工破膜指套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21230.8 | 申请日: | 2010-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0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解梅琳;孙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解梅琳;孙选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33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妇产科 用人 工破膜 指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妇产科分娩过程中人工破膜操作的小型器械。
背景技术
人工破膜是妇产科用于促进产程的常用医疗干预手段之一。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于该操作的工具是刺针,所用刺针为普通医用针头,具体操作过程是:医务人员手套卫生胶皮手套,然后以中指和食指夹持刺针探入产道,凭借手指探知判断破膜穿刺的合适位置及时机,然后拇指用力推动刺针从并拢指尖处暴露出来,以针尖轻划羊膜以实现破膜。这种利用手持刺针人工破膜的操作,虽然能够成功实现破膜,但操作麻烦,且手指推动刺针很容易造成刺针走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诊查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灵敏性,尖锐的刺针还会对产道造成损伤,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有时会有伤及婴儿的危险;另外,手持刺针进行人工破膜,一般需要两根或三根手指探入产道,费时费力,增加了产妇的不适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妇产科用人工破膜指套,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手持刺针破膜操作麻烦、易走偏对产妇产道产生损伤,同时需要两根或三根手指探入产道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妇产科用人工破膜指套,包括指套和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刺针固 设在所述指套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指套为单个乳胶食指套,其长度范围为8~15cm,其内径大小依一般成人食指粗细而定。
所述刺针为硬塑料材质,其长度范围为0.2~0.5cm。
所述刺针包括圆片状基座和固设在所述基座中心处的针体;所述指套包括顶部的子套体和下部的指套本体,所述子套体与所述指套本体连通,其内径小于所述指套本体的内径,所述基座的直径大于所述子套体的内径且小于所述指套本体的内径,所述基座套设在所述子套体内部,相应地,所述子套体的顶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针体露出的开口。
所述针体呈弯钩状,弯曲角度范围为10°~30°。
所述指套本体的下端开口处设有外翻边。
本实用新型将刺针固设在指套顶部,使二者成为一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易造成走偏;指套为单个食指套,探入产妇产道较容易,降低了进出产道对产妇带来的不适刺激;此外,本实用新型人工破膜指套成本低廉,适宜于临床一次性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妇产科用人工破膜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分放大图;
图3为图1的I部分剖视图;
图中:1、指套;11、子套体;111、开口;12、指套本体;121、外翻边;2、刺针;21、基座;22、针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 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妇产科用人工破膜指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部分放大图,图3为图1的I部分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妇产科用人工破膜指套包括指套1和刺针2。
刺针2固设在指套1的顶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妇产科用人工破膜指套,通过将刺针2固设在指套1的顶部,使二者成为一体,结构简单,直接将此破膜指套套在医务人员的指头上进入产妇产道进行人工破膜,操作方便。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为了方便医务人员套戴本实施例妇产科用人工破膜指套进出产妇产道,指套1为单个乳胶食指套,其长度范围为8~15cm,以能完全罩住医务人员的食指为准,其内径大小依一般成人食指粗细而定,可以设定为各种大小型号,本实施例中其长度为10cm,内径为2cm,相当于7号半医用乳胶手套手指的内径,一般能普遍满足医务人员使用。
本实施例妇产科用人工破膜指套,通过将指套1设计为单个乳胶食指套,因食指是人们使用最灵活的手指,则医务人员套戴本实施例妇产科用人工破膜指套后能方便进出产妇产道,快速完成破膜操作,减轻了产妇的不适感,同时,乳胶指套无毒、柔软,不会对产妇造成其它不利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解梅琳;孙选,未经解梅琳;孙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212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路由选择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PIK3CA基因突变检测液相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