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炭洗面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3399.1 | 申请日: | 201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4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苏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晓文 |
主分类号: | A61K8/97 | 分类号: | A61K8/97;A61Q19/1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许德山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洗面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面奶,尤其涉及一种茶炭洗面奶。
背景技术
用于清洁、营养、保护人体皮肤的化妆品称为清洁类化妆品。这类化妆品主要有洗面奶、磨面膏、清洁喱、清洁面膜、沐浴化妆品等,目前销量最大的主要是洗面奶。洗面奶质地细腻,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延展性和渗透性。用它洗脸不仅能有效地去除面部的汗渍、油垢、粉底、皮屑等,同时还兼有护肤、保湿、营养皮肤等功能,用后能使面部肌肤柔嫩光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经检索,茶炭洗面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茶炭洗面奶。
本发明所述茶炭洗面奶,由茶炭和洗面奶制得,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炭洗面奶中含有质量百分比为0.5%-2%的茶炭;其中,所述茶碳由如下方法制得:按照溶液量与茶叶质量比为2-3∶1的量将质量比为30%-50%的磷酸溶液与茶叶原料混合,室温浸渍6~8h,浸渍后的茶叶放入马福炉中在400℃-600℃的温度条件下活化1-3小时,活化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茶叶至pH为6-8,然后放入烘箱,在120℃条件下干燥2-5小时,取出茶叶并将其研磨至200目,即得茶炭;或者,将茶叶原料置管式炉中,氮气气氛下,升温至300℃,恒温30-35min,再升温至500℃,恒温30-35min,再继续升温至750℃后,通入水蒸气或二氧化碳,保持气体浓度为10-12%,再升温至850℃,保持30-35min后,在氮气气氛下降温至室温,取出茶叶并将其研磨至200目,即得茶炭。
进一步的,上述茶碳由如下方法制得:按照溶液量与茶叶质量比为3∶1的量将质量比为40%的磷酸溶液与茶叶原料混合,室温浸渍6h,浸渍后的茶叶放入马福炉中在500℃的温度条件下活化2小时,活化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茶叶至pH为7,然后放入烘箱,在120℃条件下干燥4小时,取出茶叶并将其研磨至200目,即得茶炭;或者,将茶叶原料置管式炉中,氮气气氛下,升温至300℃,恒温30min,再升温至500℃,恒温30min,再继续升温至750℃后,通入二氧化碳,保持气体浓度为10%,再升温至850℃,保持30min后,在氮气气氛下降温至室温,取出茶叶并将其研磨至200目,即得茶炭。
上述茶炭洗面奶中:所述茶叶原料为市售饮用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白茶或普洱茶,或者是其浸泡后的去水剩余物。
上述茶炭洗面奶中:所述洗面奶为市售洗面奶。
本发明利用茶叶或浸泡后的茶叶残渣为原料,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制得的茶炭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极强的吸附性能,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加入普通的洗面奶中,能有效吸除毛孔内多余油脂及去除老化角质,防止粉刺和黑头的生成;还可吸附阻塞毛孔的污垢,细致肌肤,使皮肤更加美白清爽,光滑柔润。
本发明以茶叶作为茶炭的原料,纯天然且来源丰富;利用茶饮料厂的下脚料即浸泡后的茶叶残渣为原料制备茶炭,废物利用即提高了效益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将其加入洗面奶中有效的加强并改善了普通洗面奶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9.74g茶叶,按溶液量与茶叶浸渍质量比为3∶1加入30%的磷酸溶液,混合均匀后,室温下浸渍6小时,然后放入马福炉中,400℃的条件下,活化3小时,活化后用去离子水洗涤至pH为6-8,放入烘箱,在120℃条件下干燥2小时,研磨至200目,得到2.56g茶炭。比表面积为750m2/g。
实施例2:
在管式炉中氮气气氛下,放入9.05g浸泡过的茶叶残余物,升温至300℃,恒温30min,再升温500℃,恒温30min,继续升温至750℃后,通入水蒸气,保持其浓度约为10%,缓慢升温至850℃,保持30min后,氮气气氛下降至室温,研磨后得到2.13g茶炭。比表面积为510m2/g。
实施例3:
取实施例1制得的茶炭,按质量百分比为1%的量加入市售洗面奶中,充分混匀,得茶炭洗面奶。
实施例4:
取实施例2制得的茶炭,按质量百分比为1.5%的量加入市售洗面奶中,充分混匀,得茶炭洗面奶。
实施例5:
取实施例1制得的茶炭,按质量百分比为2%的量加入市售洗面奶中,充分混匀,得茶炭洗面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晓文,未经苏晓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3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奥氮平口崩片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金属植入物及其表面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