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溶性型煤粘接剂及其应用于型煤生产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47013.3 | 申请日: | 2010-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2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宋邦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邦娟 |
主分类号: | C10L5/10 | 分类号: | C10L5/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徐逸心 |
地址: | 553028 贵州省六***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溶性 型煤粘接剂 及其 应用于 生产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工业和民用型煤的粘接剂及其应用,具体来说涉 及一种水溶性型煤粘接剂及其应用于型煤生产的工艺。
背景技术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屑的量要占总煤量的30%左右,煤屑的应用大都 要加工成型煤才适于民用和工业生产用,加工型煤的方法,民间最简单的 方法是拌以黄泥成型,以黄泥作粘接剂,通常每百斤煤屑要拌40-60斤黄 泥,这样大大降低了固定碳的含量,降低了煤的燃值,增加了灰份,而且 型煤易碎,不坚固,不适于工业生产用,有采用人工粘接剂,增加型煤的 强度,降低粘接剂用量,比单独用黄泥作粘接剂好,适于工业型煤生产, 如中国发明专利00134771.3《工业型煤复合粘合剂》这种粘合剂生产的型 煤适于工业生产,但不完全适于民用,坚固的型煤虽然燃值高,但不易引 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水溶性型煤粘接剂并应 用于生产工业型煤和民用型煤,同时提供一种用水溶性型煤粘接剂生产工 业型煤和民用型煤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条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型煤生 产加工原料中尽量使用三废材料,节约能源。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水溶性型煤粘接剂,由有机水溶性粘接剂、无机水溶性粘接 剂、水溶性防腐剂、水溶性助燃剂、水溶性除硫除氟剂组合而成,其中有 机水溶性粘接剂由甲基纤维素、皮胶或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无机水溶性粘接剂为水玻璃;水溶性助燃剂为硝酸钠或硝酸钾或硝酸铵之 一或几种混合而成;水溶性除硫除氟剂为饱和石灰水溶液;水溶性防腐剂 为氟硅酸钠。
上述的水溶性型煤粘接剂,每100公斤水溶性型煤粘接剂中含有机水 溶性粘接剂5-10公斤,无机水溶性粘接剂45-56波美度水玻璃10-20公斤, 水溶性助燃剂1-3公斤,水溶性防腐剂氟硅酸钠或氟硅酸0.2-0.3公斤, 水溶性除硫除氟剂为饱和石灰水溶液50公斤,其余为水。
上述的水溶性型煤粘接剂的配制方法:在反应釜中,先定量加入有机 水溶性粘接剂,加水,加热搅拌至溶解完全,按配比定量加入饱和石灰水 溶液,45-56波美度的水玻璃,水溶性助燃剂和水溶性防腐剂,最后加水到 规定量,边加料边搅拌,直到所有原料溶解完全为止。
本发明的水溶性型煤粘接剂在型煤生产中的应用,其生产的工艺流程 和工艺条件依次为:
A、原料破碎:原料为无烟煤和赤泥,粉碎粒度≤2.5mm;筛余量10-20%
B、定量给料:煤与赤泥的重量比为100∶2-8;
C、混搅:按100公斤煤与赤泥的混合粉中,加入水溶性型煤粘接剂10-11 公斤混合搅拌;
D、捏搅:用立式捏合搅拌机进行捏搅;
E、均化:对经捏搅后所形成的物料团进行打散处理,使得物料成分及 粒度变得均匀,理化性能更优越,更具可塑性,为成型创造最佳条件;
F、成型:用成型机成型;
G、烘干:成型后的型煤在干燥窑进行烘干,进窑口温度240℃,窑体 中间温度150℃-170℃,出口温度70℃-80℃。
上述生产工艺中,原料中的赤泥可用黄泥或高岭土代替;
上述水溶性型煤粘接剂中,防腐剂可用氟硅酸代替;
水溶性防腐剂氟硅酸是磷酸生产中产生的废气氟化硅经水吸收而得的 氟硅酸水溶液,用以代替氟硅钠,废物利用,降低成本。
原料中的赤泥是氧化铝厂最大的污染物,在生活用型煤生产中添加 6-8%的赤泥作原料,即是废物利用,也可降低成本,同时赤泥中的氧化铝, 可进一步起到除氟除硫的作用,赤泥作无机粘接剂,还可起到粘接作用, 原料中的赤泥可用黄泥或高岭土代替。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依次为:A、原料破碎;B、定量给料;C、混搅; D、捏搅;E、均化;F、成型;G、烘干。捏搅用立式捏合搅拌机,均 化采用均化机,成型采用成型机,烘干采用翻板式干燥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主要有以下优点:
1.用水溶性粘接剂代替通常型煤生产中的固体粘接剂,粘接剂用量少, 粘接强度高。
2.由于粘接剂用量少,而且粘接剂中大部分是水,经烘干后水分挥发掉, 因此型煤中固定碳含量高,燃值大。
3.用有机粘接剂代替大量的无机粘接剂,型煤燃烧后灰份大大减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邦娟,未经宋邦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470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柴油降凝剂
- 下一篇:光稳定性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