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喷粉电弧炉炼钢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14266.0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倪红卫;周建安;张华;罗荣华;何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喷粉 电弧炉 炼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弧炉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喷粉电弧炉炼钢法。
技术背景
随着电弧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超高功率电弧炉(UHP)的出现,使得电弧炉结束了只冶炼特殊钢、高合金钢的使命,成为一个高速熔化金属容器,仅保留传统电弧炉的熔化和氧化功能,但也易带来炉内钢水温度和成分不均匀的问题。上个世纪末,电弧炉底吹气搅拌技术出现,该技术通过置于炉底的喷嘴将N2、Ar、CO2、CO、CH4、O2等气体根据工艺要求吹入炉内熔池以达到气体搅拌,加速熔化,加快熔池内部和钢渣之问的传质、传热速率,促进冶金反应过程的目的。该技术基本消除钢水不不均匀性,降低出钢温度,可缩短冶炼周期约,节约电耗,提高铁收得率,减少合金消耗,同时改善了脱磷、脱硫,减少石灰用量,降低渣中FeO含量,综合增效节能效果显著,迅速得到推广。
但现代电弧炉造渣料的加入仍采用传统的顶部块状加入,存在熔化速度慢,脱磷效率不够高,渣料利用率低,不能精确控制其加入量,成本及环境污染较大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该问题会进一步突出,电弧炉炼钢在节能环保技术方面也将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增强搅拌效果、提高金属料的收得率和渣料的利用率、缩短冶炼时间、改善钢质量的底喷粉电弧炉炼钢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基于有顶加料系统的电弧炉炼钢法,在电弧炉1的底部布置有1~6支底枪3,采用载流气体通过1~6支底枪3向金属熔池内喷吹粉剂,粉剂的喷吹量为该种粉剂在本炉加入量的20~100wt%。
其中:底枪3在距炉底中心0~0.7倍炉底半径之间呈对称布置或非对称布置;底枪3的结构为接触式或为非接触式;载流气体为Ar、N2、天然气、O2、CO2中的一种;粉剂为生石灰粉、石灰石粉、氧化铁粉、精矿粉、碳粉、白云石粉、萤石粉、电石粉、合金粉中的一种以上;粉剂粒度为0.01mm~0.10mm;喷吹的工艺参数是:压力为0.3~1.2MPa,供气流量为0.1~1.0Nm3/t钢,粉气比为4~10。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加强了金属熔池的循环流动,有利于减少炉内电极2下的热点和炉壁上冷点的温度梯度,基本消除钢水温度和成分的不均匀性,降低出钢温度10~20℃;
(2)喷吹的粉剂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渣金界面增加近千倍,同时由于喷粉的搅拌作用,加快了熔渣-钢水间传质和传热速度,使渣金反应速度加快,脱磷脱硫速度大大提高,降低了渣中FeO含量15~25%,金属料的收得率提高0.5~1.0%,渣料的利用率提高10~35%;
(3)喷吹进熔池的粉气流中粉粒和气体都有携带夹杂物上浮去除的作用,有利于净化钢液,提高钢质量;
(4)喷吹的搅拌作用,可以缩短冶炼时间,减少电耗1~10%,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炼钢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1支底枪的炉底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采用3支底枪的炉底对称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采用2支底枪的炉底非对称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底喷粉电弧炉炼钢法,具体为25t底喷粉电弧炉冶炼硼钢。如图2所示,基于有顶加料系统的电弧炉炼钢法,在电弧炉底部中心设置1支底枪3;底枪3为多孔型喷吹元件;载流气体为Ar;喷吹粉剂的粒度为0.01~0.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142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铌镁酸铅-钛酸铅厚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葵的基因转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