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集成式抽油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244402.0 | 申请日: | 2009-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4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学忠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64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集成 抽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开采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集成式抽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油田采油机械大多为常规游梁抽油机。由于其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适合各种工况的原油开采而被广泛采用。但是,这种抽油机采油系统效率低、能耗大、耗电多,成本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的现役游梁抽油机总效率在一般地区平均只有12-23%,先进地区也不到30%。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体积小、维护、维修方便的液压集成式抽油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蓄能器内装有油缸,其上端部位设有法兰油路集成块,其上固装有缸筒,缸筒中心部位固装油管,油管外部套装有空心筒状活塞杆,缸筒内壁与空心筒状活塞杆外壁之间设有活塞杆,将缸筒内腔分别设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活塞杆顶端部位通过法兰与动带轮总承相接,动带轮总承上还设有动带轮,油管下端口经法兰油路集成块接双联泵一接口,空心筒状活塞杆下端口经法兰油路集成块接油缸。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液压系统多缸体作用力全部合成为对负载的拉动力,无分散、无干扰;
2、液压集成路径短,元件少,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运行稳定性高;
3、操作简便、维护维修方便,冲次、冲程可调,易自控和数据记录传输;
4、适应各种采油工况,特别是油田中后期采油,整机重量轻,节电率可达7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蓄能器1内装有油缸2,其上端部位设有法兰油路集成块4,其上固装有缸筒5,缸筒5中心部位固装油管3,油管3外部套装有空心筒状活塞杆6,缸筒5内壁与空心筒状活塞杆6外壁之间设有活塞杆7,将缸筒5内腔分别设有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第三腔室10,活塞杆7顶端部位通过法兰与动带轮总承11相接,动带轮总承11上还设有动带轮12,油管3下端口经法兰油路集成块4接双联泵13一接口,空心筒状活塞杆6下端口经法兰油路集成块4接油缸2。
蓄能器1上端部位设有冲气口14。
缸筒5上部有进出口15通过管路与双联泵13的另一接口相接。
本实用新型在启动液压集成式抽油机工作前,先调好液压集成块的蓄能器的冲气压力到一定值,在调控蓄能器的冲油压力到一定值,然后启动双联泵向第一腔室油腔供油,第二腔室由蓄能器供油,推动活塞向下运动,经活塞杆动带轮总承带动动带轮下行,通过变向轮带动抽油杆上行开始抽油,当抽油杆上行到位,二位三通换向阀换位,双联泵向第三腔室油腔供油,第二腔室油腔回油,抽油杆下行,经变向轮带动带轮上行,第一腔室油腔油压入蓄能器,使蓄能器压力升高储存能量,当抽油杆下降到位,二位三通换向阀换位,双联泵、蓄能器分别向第一腔室、第二腔室油腔供油,活塞下行带动抽油杆上行,如此往复进行抽油工作,溢流控制双联泵和第三腔室油腔的系统最高压力,溢流控制第一腔室油腔和蓄能器回路最高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学忠,未经张学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444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环片构造
- 下一篇:油田井下管类防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