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聚能槽型爆破药包有效
申请号: | 200920228515.1 | 申请日: | 200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7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倪永祺;倪明;李文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087 | 分类号: | F42B3/087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聚能槽型 爆破 药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爆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炸药爆破聚能效应的双向聚能槽型爆破药包。
背景技术
目前,岩土工程施工通常采用爆破预裂这种施工技术,保护预留岩石的完整性,减少爆破震动对边坡后壁的影响。一般是根据现场地质条件,按照一定间距设计布置炮孔、不耦合装药、分段控制药量这种工艺形式,先期爆破形成连续裂缝.阻止后期爆破震动波的传导,达到保护预留岩体的作用。爆破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炮孔的钻孔质量,炮孔的间距,爆破技术三大因素。现有的药所在爆破过程中不能保护预留岩石,也不利于形成连续开裂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当导爆索整体起爆药包时,可产生高压、高速、高能量的射流将劈裂、切割岩体,促使裂缝延伸、扩展,形成连续的开裂面的双向聚能槽型爆破药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向聚能槽型爆破药包,包括药包壳体,炸药置于药包壳体内,药包壳体为中部带有导爆索凹槽的蝶形,导爆索置于导爆索凹槽中,药包壳体内设有凸槽,聚能槽通过凸槽固定在药包壳体内。药包壳体外设有对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聚能槽型爆破药包,药包整体长度上分段使用了对中器,可以较好地保持药包处于炮孔中心位置。在不耦合装药形式药包、聚能爆破射流的共同作用下,对边坡岩体预裂缝的形成,保护预留岩石的作用明显。同时,通过聚能槽的聚能作用,在爆破的射流方向性,气刃的切割、劈裂作用下,使相邻两预裂炮孔的钻孔设计间距能够根据爆破要求,扩大地质适应条件,这样可以减少钻孔数量,提高作业效率,缩短作业时间,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向聚能槽型爆破药包,包括药包壳体1,炸药3置于药包壳体1内,药包壳体1为中部带有导爆索凹槽6的蝶形,导爆索4置于导爆索凹槽6中,药包壳体1内设有凸槽7,聚能槽2通过凸槽7固定在药包壳体1内。药包壳体1外设有对中器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导爆索4嵌入导爆索凹槽6中。药包分段处扣上塑料连接套固定。按一定间距分别扣上对中器5,使药包与炮孔孔壁8保持对中。保持药包两聚能槽2连线方向与爆破设计预裂缝方向一致,平稳送入孔底。炮孔堵塞,爆破联网依常规或爆破设计要求进行,实施爆破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2285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