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面痕迹扫描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2951.1 | 申请日: | 2009-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1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晋;司书春;胡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晋;司书春 |
主分类号: | A61B5/117 | 分类号: | A61B5/11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朱世定 |
地址: | 100038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痕迹 扫描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取痕迹物证的扫描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平面痕迹扫描系统,其是采用光学非接触技术无损提取痕迹物证。
背景技术
当前,一般普遍采用的痕迹物证提取方法是照相机照相法、静电吸附法和不干胶粘附法。照相机照相法必须使用倾斜光照射,同时要求相机焦平面与痕迹表面平行,操作既复杂,效果也不好,通常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微弱痕迹物证往往不能用照相的方式拍摄清楚。静电吸附法对于粘附力小的颗粒效果明显,如地面上的灰尘印痕,但对于粘附较牢固的客体效果较差,如地面上的水渍印痕等。不干胶粘附法是将不干胶直接贴附于犯罪现场承痕客体表面上,将颗粒粘附后利用痕迹与不干胶背景的差异提取痕迹物证。其缺点是常因贴附时扭曲或地面不平坦等原因,粘取不到或遗漏掉原始痕迹,这会对痕迹物证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使之失去法庭诉述的效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痕迹扫描系统,其根据平面痕迹物证提取的要求,采用非接触技术无损提取痕迹物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面痕迹扫描系统,其包括:
一光学成像模块,其设置于待测痕迹物证之上,用于倾斜照射所述待测痕迹物证,并在对应部位产生一反映痕迹物证信息的光信号;
一光电转换模块,其与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相连,将所述光学成像模块产生的光信号转换成一电信号;
一A/D转换模块,其将所述电信号转换成为数字信号,并传递给计算机;
一控制模块,其与光学成像模块相连,并控制所述光学成像模块移动,使全面扫描所述待测痕迹物证。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模块包括一光源、两反射镜、一镜头及一感光元件;所述光源以一角度照射于所述待测痕迹物证,并通过所述两反射镜反射出一水平的光线,该光线通过所述镜头汇聚到所述感光元件上。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一伺服电路、一步进电机、一皮带,所述的伺服电路控制所述步进电机,使所述步进电机驱动所述皮带移动,使所述光学成像模块沿着一预设导轨移动,以扫描所述痕迹物证。
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轨置于所述待测痕迹物证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以无损方式非破坏性提取痕迹物证,确保物证的法律效力。
(2)与照相法相比,提取的痕迹图像与背景的反差更大,效果更佳。
(3)操作更简便,减少操作人员带来的误差,确保图像不失真。
(4)易于实现痕迹物证图像的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痕迹扫描系统组成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痕迹扫描系统中光学成像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痕迹扫描系统一实施例组成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光学成像模块;2-光电转换模块;3-A/D转换模块;4-控制模块;5-计算机;10-痕迹物证;11-光源、121-第一反射镜;122-第二反射镜、13-镜头;14-感光元件;15-玻璃;41-伺服电路;42-步进电机;43-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痕迹扫描系统组成框图;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痕迹扫描系统包括:一光学成像模块1、一光电转换模块2、一A/D转换模块3及一控制模块4。
如图2所示,为光学成像模块1组成示意图,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1放置于痕迹物证10之上,并保持一定距离(一般小于1cm),在光学成像模块1前装设一玻璃15,以防止落入灰尘,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1可包括一光源11、反射镜121、122、镜头13及感光元件14。所述光源11是以一定角度照射待检测的痕迹物证10,使痕迹物证10与承载客体的背景之间产生亮度反差,并通过第一反射镜121及第二反射镜122反射具有亮度反差的光线,使之呈水平状态,该光线通过镜头13汇聚到所述感光元件14上。此时,感光元件14接收到痕迹物证10反射的光信号,并通过光电转换模块2转换为一电信号。
所述光电转换模块2,其与所述的光学成像模块1相连,照射到感光元件14上的光通过所述光电转换模块2转换为电信号,转换后的所述的电信号为一模拟信号,需经一A/D转换模块3将此模拟信号转换为一数字信号,然后将此数字信号传输到计算机5,通过计算机5将此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即可得此痕迹物证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晋;司书春,未经刘晋;司书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29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