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粉式胶囊钓饵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70161.X | 申请日: | 2009-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1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世成 |
主分类号: | A01K85/01 | 分类号: | A01K8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周建秋 |
地址: | 113006 辽宁省抚顺市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粉 胶囊 钓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饵,特别是一种干粉式胶囊钓饵。
【背景技术】
钓饵是引诱鱼吞食的饵料,它的种类繁多,通常直接装在钓钩上,鱼来摄食时,易将饵和钓钩一起摄入口中而被钓起。现有的干粉状的钓饵必须用水来调兑并揉制成饵团,才能达到垂钓的目的。由于每个人和饵调水尺度掌握不同,和饵软硬也不同,从而影响垂钓的质量和数量(软硬度难以掌握)。现有的饵料大都采用化学香精调配而成,垂钓者在和饵和挂钩时要用手触摸饵料,香精的异味长期存留在手上,很难清理掉,不属于环保产品。且调和饵料和挂钩时,存在沾手的现象,不卫生。一般饵料使用单一,手杆、海杆饵料不能混用。在和饵时,垂钓者很难掌握饵料的干稀和软硬程度,和的过硬时,雾化就慢,影响鱼的吞食;过软时,抛杆很容易出现掉饵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直接挂钩使用的干粉式胶囊钓饵,它无须用水来调兑,干净卫生,挂钩快,不会发生掉饵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干粉式鱼饵和食用胶囊组成,食用胶囊包括胶囊体和胶囊帽,胶囊帽罩紧于胶囊体上,干粉式鱼饵灌装于胶囊体和胶囊帽围合而成的空腔内;
上述干粉式胶囊钓饵中,所述胶囊帽内设有锁口,胶囊体上设有与锁口相配合锁紧的锁头。
相比于现有的钓饵,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钓饵由干粉式鱼饵和食用胶囊组合而成,充分利用了胶囊的固饵性和软化性能,无须用水来调兑,饵料的软硬程度不需要调兑和掌握,直接挂钩就可使用,胶囊挂钩入水后,通过挂钩吸入水份,使干粉式鱼饵膨胀并顺着挂钩处排出气泡和钓饵形成雾化区,从而达到诱鱼吞食的极佳效果;钓饵使用方便,挂钩快,垂钓者用手触摸的是食用胶囊,不存在沾手的现象,非常干净卫生;粉状鱼饵由胶囊保护,保护性强,克服了扬杆和抛投海杆时的掉饵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干粉式胶囊钓饵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胶囊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胶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胶囊帽;2、锁口;3、胶囊体;4、锁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干粉式胶囊钓饵是由干粉式鱼饵和食用胶囊组合而成的。食用胶囊为空心式的胶壳,它包括胶囊帽1和胶囊体3,胶囊帽1和胶囊体3均为一端敞口的圆管状薄壁胶壳,胶囊体3的外径略小于胶囊帽1的内径,由此胶囊体3可插入胶囊帽1中,而干粉式鱼饵则灌装于胶囊体3和胶囊帽1围合而成的空腔内。胶囊帽1内设有锁口2,胶囊体3内设有与锁口2相配合的锁头4,锁口2和锁头4均为在胶囊壳体制作过程中于胶囊壁体上压出的凹凸痕迹。装入干粉式鱼饵后,将胶囊体3插入胶囊帽1中,当锁口2和锁头4的凹凸痕迹对接时即能实现锁合。所述凹凸痕迹的其中一种结构为在胶囊帽1和胶囊体3上均形成由外向内壁的凹陷,在胶囊体3插入胶囊帽1形成的接触面上,胶囊帽1锁口2的凹陷方向就在接触面上形成凸出,刚好与胶囊体3锁头4的凹陷相锁合。所述凹凸痕迹的另一种结构为在胶囊帽1和胶囊体3上均形成由内向外壁的凸出,当胶囊体3插入胶囊帽1时,胶囊帽1与胶囊体3的接触面上,胶囊帽1的凸出在接触面上形成凹陷,刚好与胶囊体3的凸起相互锁合。
本新型的干粉式胶囊钓饵中的干粉式鱼饵是由纯天然植物香料和各种粮食作物调配而成的,纯属人能食用的钓饵,用手触摸不会存在伤害皮肤的问题,环保卫生,对水质的影响不大。垂钓时,不论海杆、手杆,均可直接将鱼钩从胶囊钓饵的中间插入,扎透后将钓饵推至钩柄处,以露出钩尖,即可抛杆使用。钓饵在水中雾化的时间可以通过在胶囊上的扎孔数量来控制,需要雾化快时,用鱼钩在胶囊两侧扎孔,每侧可扎3~4个孔。在实验中发现干粉式胶囊钓饵属于半活化饵,鱼饵吸水膨胀后可以自行喷出胶囊,在鱼钩周围形成雾区,以引鱼上钩。
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任何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世成,未经刘世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01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