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田深井智能通井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1290.2 | 申请日: | 2009-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余金海;汪南杰;池爱文;史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龙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00 | 分类号: | E21B29/00;E21B31/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瑞安市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深井 智能 通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注水井的疏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田深井智能通井仪。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一次采油的自喷井越来越少,采用注水、注气等二、三次采油方式显著增加,特别是我国,大部油田都是采用了注水方式,在长期注水过程中,化学药剂、原油、石蜡、污水、泥砂等杂质的积垢常常引起注水管线结垢堵塞,造成无法继续进行注水,直接影响了油井的生产。
传统的注水井疏通是采用机械作业,用缆绳垂吊重物下放到注水井中,在井口上下牵动重物,靠重物的重力冲击堵塞物进行疏通,由于缆绳很长,有时长达数千米,在井口手动操作,无法进行有效操控,作业盲目性很大,通井成功率低,时间长,如果通井不成功,就需要停井,吊装取出钢管,在地面进行疏通,不仅造成停产,而且换管作业成本费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油田注水井疏通成功率低、时间长、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田深井智能通井仪,包括地面供电系统、地面控制系统、通井装置和通井装置收放装置,所述地面控制系统包括显示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通井装置收放装置包括钢丝包裹的电缆束,该电缆束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卷筒固定在地面上,电缆束的另一端与通井装置固定,在卷扬电机的控制下下放和收起通井装置,电缆束中包括一根电源电缆和上、下行两根通讯电缆;所述通井装置包括锥形旋切破碎冲头、冲头驱动装置、进给装置、井下定位装置和井下电机驱动模块,所述冲头驱动装置包括主电机和行星齿轮减速箱,行星齿轮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主电机的输出端,行星齿轮减速箱的输出端连接锥形旋切破碎冲头;所述进给装置包括相互套装的内、外套筒、进给电机和第一丝杠传动副,进给电机设置在外套筒内,外套筒的下端与主电机的定子固定连接,外套筒的上端设有水平隔板,进给电机的端面与水平隔板固定且输出轴向上穿出水平隔板后与第一丝杠连接,内套筒下端面的中心处设有与第一丝杆配合的第一螺母,进给电机的输出轴以及第一丝杠均与外套筒同轴;所述井下定位装置包括支架电机、第二丝杠传动副和定位架,支架电机固定在内套筒内,定位架包括水平支撑板和至少两根支杆,水平支撑板固定设置在内套筒内,水平支撑板下方内套筒的外壁上沿轴向开有与支杆数量相应的条形通槽且所述条形通槽沿内套筒的周向均布设置,支杆分别与所述条形通槽相对设置,支杆的上端分别与水平支撑板铰接,下端为自由端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条形通槽内,支杆的内侧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凹槽,第二丝杠传动副中的第二螺母的外圆周面上均布设有与支杆数目相应的销钉,上述销钉的端部分别置于支杆上的凹槽内,支杆上端的铰接点所在圆的直径小于销钉端部所在圆的直径;所述井下电机驱动模块设置在外套筒上的仪表舱内,其输入端与电缆束中的电源电缆连接,输出端分别连接至主电机、进给电机和支架电机。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主电机为外转子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定子位于中心轴线上,永磁体按装在外转子的内壁上,绕组嵌在定子的外表面的线槽内,外转子与行星齿轮减速箱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地面供电系统上设有300V直流电源,所述井下电机驱动模块连接至主电机的输出为300V三相脉冲电源,连接至进给电机和支架电机为12V直流电源。
进一步地,外套筒上设有接箍探测器、CAN总线收发器和运行参数采集装置,运行参数采集装置包括用于检测主电机电流、电压、转速的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上述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至CAN总线收发器的信号接收端口并经CAN总线收发器输出至地面控制系统中的显示单元上进行显示,地面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通过CAN总线向井下CAN总线收发器发送操纵通井装置工作的控制指令。
本实用新型,由地面供电系统,地面控制系统,电缆收放机构,井下定位装置、井下进给装置、井下电机及井下旋切机构等部分组成。仪器在井下工作过程中,井下定位装置将通井仪固定在管道中,电机经行星齿轮减速驱动旋切破碎冲头,以有效地破碎阻塞物,在进给装置的推进下,一次可去除长达300MM的阻塞物。通井工具的运行数据,如电流,电压,转速,温升等参数由传感器采集,通过电缆按CAN总线制式向地面控制台发送并在显示屏显示,地面操作人员亦可通过控制台发出控制指令,提高了通井效率,缩短了通井时间,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节省了费用,为油田的稳产、降耗提供了技术的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3进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井下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龙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龙自控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2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剥离式烟包分切机
- 下一篇:一种自动导气包装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