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3723.1 | 申请日: | 200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242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思超;何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思超;何琛 |
主分类号: | F23J1/00 | 分类号: | F23J1/00;F23J3/0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建宏 |
地址: | 235200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声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波除灰器,具体地说是一种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
背景技术
工业燃煤锅炉中用于热交换的管束上在热交换中都会产生积灰、结渣、结垢等问题,在管壁上形成积灰、结渣、结垢现象,会使管束的导热系数大幅降低,严重的积灰、结垢还会危及到锅炉的安全运行。为消除管束上的积灰、结渣、结垢,目前通常采用高压蒸气吹灰器、静电除灰器、旋转式蒸气吹灰器、布袋除灰器、钢球振打吹灰器、声波除灰器等对管束进行除灰。现有的一种声波除灰器的结构为:一音频反射体内装有导流套,导流套内靠近出口处设有涡流发生体组件,涡流发生体组件的前端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另一端与一音频发生器连接,在导流套内伸入有一导气管,导气管的出口与涡流发生体组件的后端相对。这种声波除灰器存在的不足是:涡流发生体组件前部的涡流发生体为圆锥体,气流通过它以后所形成涡流不够强;音频发生器不能形成复合变化的音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它能使气流形成较强的涡流,且能形成复合变化高强音频,进而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一音频反射体内装有导流套,导流套内靠近出口处设有涡流发生体组件,涡流发生体组件的前端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另一端与一音频发生器连接,在导流套内伸入有一导气管,涡流发生体组件所具有的涡流发生体为半球状,在导流套内装有一前端敞口的套管,套管的前端与涡流发生体组件后端对接,导气管与套管相接且与其内腔相通,在音频发生器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导气管吹出的气流经过半球状的涡流发生体后,气流会形成较强的涡流,由于音频发生器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气流经过音频发生器的内壁反射后,会形成复合变化的音频,该复合变化的音频再通过音频反射体的反射,可形成复合变化的高音频,这种复合变化的高音频可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它所产生的复合变化高强音频,能达到更好的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附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具有的音频反射体5内装有导流套6,导流套6内靠近出口处设有涡流发生体组件,涡流发生体组件由涡流发生体4a与内部具有隔板4c的导流帽4b构成,涡流发生体4a与隔板4c相连为一体,隔板4c上具有两个以上的通孔4d。涡流发生体组件所具有的涡流发生体4a为半球状,涡流发生体4a与导流套6之间具有空隙3,空隙3的最窄处为0.5~2.0mm。涡流发生体组件的前端连接有支杆2,支杆2的一端与涡流发生体4a连接,支杆2的另一端与音频发生器1连接。在导流套6内伸入有一导气管9,在导流套6内装有一前端敞口的套管7,套管7的前端与涡流发生体组件后端对接,导气管9与套管7相接且与其内腔相通。在音频发生器1的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凹槽1a。另外,导气管10上固定有定位挡帽8,定位挡帽8与套管7的后端抵靠,音频反射体5的后端连接有定位盘11,定位盘11与导气管9固定,在导气管9后端连接有安装法兰10。
为保证本复变音频声波除灰器能够产生较强的复合变化音频,以实现较佳的除尘效果,涡流发生体4a的前端与音频发生器1端口之间的距离A为25~30mm;涡流发生体4a的前端与音频反射体5内腔后端面的距离B为18~2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思超;何琛,未经张思超;何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37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环保电磁热水器
- 下一篇:经皮穿刺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