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强化混合的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10306502.6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8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郝晓文;杨建国;王建文;于秋红;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B01D53/83 | 分类号: | B01D53/83;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于 涛 |
地址: | 2642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 混合 流化床 烟气 脱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废气净化环保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化混合的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烟气脱硫的装置中,采用文丘里管流化的循环流化床是常用的一种,文丘里管包括文丘里管喉管和渐扩段。为了脱硫塔承重和烟道布置的便利,烟气通常由脱硫塔底一侧水平流入,这就造成了进气口对面一侧的烟气量大于进气口侧的烟气量。脱硫塔内形成回流,流动不对称,流场有较大的偏转。为了克服这个缺点,通常在管道内安装导流板,或将单管文丘里管改造为多管文丘里,如申请(专利)号为200520075273.9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设有导流板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和申请(专利)号为200510040469.9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调节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内流场的方法”。但它们的结构比较复杂,安装维护比较困难,难以彻底解决流动偏转问题,设计不合理时甚至有反作用。减轻或解决流场偏转难题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充分利用塔内有效空间,增强气液固三相的混合,从而在相同条件下获得更高的脱硫效率。但这些技术只改善了气液固相在纵向的混合效果,横向速度很低造成了横向混合效果差。另外,脱硫反应主要发生脱硫塔下部,即恒速干燥阶段,此阶段烟气停留时间在1~2秒之间,因此,提高这一高度范围内气液固相的横向混合更值得重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易安装、混合效果好、充分利用塔内空间的强化混合的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
本发明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一种强化混合的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包括入口烟道,锥形落灰口,向上依次连接的过渡段和脱硫塔;脱硫塔包括文丘里管喉管、文丘里管渐扩段和脱硫塔筒体,其特征是文丘里管喉管内安装固定挡板,调节挡板位于固定挡板下方,并与固定挡板相铰连;脱硫塔筒体下部设有收缩机构。
本发明固定挡板竖直固定在文丘里管喉管内,固定挡板的两侧与文丘里管喉管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挡板将文丘里管喉管均分为进气口一侧的烟道与进气口对面一侧的烟道两部分。
本发明调节挡板在进气口一侧的烟道内调节,调节的上限是调节挡板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占文丘里管喉管当量直径的45%,下限是调节挡板打开成垂直状态。
本发明调节挡板可以绕它的转动轴旋转,调节挡板上的转动轴一端伸出壁外,与传动机构连接。
本发明收缩机构顶部为锥形或平面,并固定安装在进气口对面一侧的脱硫塔筒体内。
本发明收缩机构底部距离脱硫塔筒体底部的距离占脱硫塔筒体高度的10%~50%,收缩距离在脱硫塔筒体直径的20%~60%之间,收缩段所形成的遮掩角在90°~150°之间。
本发明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将缺陷变为优势:不降低流动偏转,甚至强化流动偏转,达到提高混合效果的目的。调节挡板垂直时为常规的导流板。向进气口一侧转动后更大部分烟气在进气口对面一侧烟道内流动,这部分气流在向上流动中受到收缩机构的阻碍,产生了较大的横向速度,形成了气液固三相强烈的塔内循环,从而延长了固相停留时间,强化了气液固三相的混合并充分利用了塔内空间。脱硫塔筒体下部收缩机构的高度、收缩距离及遮掩角的设计根据锅炉负荷大小或者煤种含硫量高低确定,额定负荷较大或者煤种含硫量较高的机组降低收缩段高度,增加收缩距离和遮掩角大小,额定负荷较小或者煤种含硫量较低的机组与此相反。脱硫所用的消石灰和循环灰在脱硫塔外增湿,灰量很大,增湿后的灰含水量低;脱硫塔内不喷浆或水,不会产生结垢现象,因此收缩机构不会危害运行的安全。
本发明具有简单易安装、控制方便、运行安全性高,脱硫塔内的固相停留时间长、气液固三相混合效果好和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标记,1为入口烟道,2为锥形落灰口,3为过渡段,4为调节挡板,5为固定挡板,6为文丘里管喉管,7为文丘里管渐扩段,8为收缩机构,9为脱硫塔筒体,10为传动齿轮,11为伺服电机。L为收缩距离,a为收缩段的遮掩角,b为收缩段的上顶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306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式油封
- 下一篇:一种双进口湍流混合式袋式除尘器及其除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