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漏电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10135331.5 | 申请日: | 2004-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2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辻伸彦;浅野久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H3/347 | 分类号: | H02H3/347;H01H83/14;H01H8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断路器 | ||
本申请是2004年11月8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0410090718.0的同名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连接电动机及其他各种负载的配电系统中发生的漏电从而将波及事故防患于未然用的漏电断路器,特别是涉及该测试电路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为了正确地进行漏电断路器的工作测试,迄今在漏电断路器的漏电测试电路上下了种种工夫。其一例示于专利文献1中。图7中示出了该专利文献1所示的漏电断路器的结构。
图7中的漏电断路器有多个额定电压,例如有100、200及400V三个额定电压。图中所示的漏电断路器1有电源侧连接端子3A及负载侧连接端子3B,在连接该连接端子3A、3B之间的主电路内,设有使负载电流通断的多极的开闭部8。连接开闭部8和负载侧端子3B的主电路导体2穿过的零相变流器5,检测连接在负载侧端子3B上的负载电路中的漏电电流。漏电检测电路6根据零相变流器5的漏电检测线圈51的输出电流,判断漏电的有无,检测到了漏电的发生时,将驱动信号输出给断路装置7。一旦从漏电检测电路6供给了驱动信号,断路装置7便将开闭部8的图中未示出的通断机构断开,将闭合的开闭部接点打开,使负载电路断开。从主电路2通过电源电路4向漏电检测电路6供电。
测试电路9由以下部分构成:工作测试时将测试电路闭合,从主电路2将测试电流供给零相变流器5的测试线圈52的测试开关91;限制测试电流的三个限流电阻元件921~923;以及选择这些电阻元件的选择开关93。
额定电压即使从100V变到400V,但如果测试电路9中的测试电流呈一定的电流,则使漏电检测电路6的检测灵敏度一定,就能进行漏电测试,所以漏电测试准确,能提高其可靠性。因此,在该漏电断路器中,限流电阻元件921、922、以及923各自的电阻值被设定为与100V、200V及400V的额定电压相对应的值,以便即使额定电压变化,供给测试线圈52的测试电流也一定,根据所使用的额定电压,能用选择开关93选择限流电阻元件921~923中的一个。
测试电路9由如下构成时:工作测试时将测试电路闭合,从主电路2将测试电流供给零相变流器5的测试线圈52的测试开关91;一个限制测试电流的限流电阻元件923。零相变流器检测的测试用电流的大小是额定电压下额定灵敏度电流的2.5倍以下,在额定电压是有2个额定以上或者可进行灵敏度切换时,在最低的额定电压下也必须是最大的额定灵敏度电流的2.5倍以下。例如对应于额定电压100~400V,额定灵敏度电流可在100/200/500mA之间切换的情况下,按照在额定电压100V下流动电流为额定灵敏度电流500mA的2.5倍以下来确定测试线圈数和限流电阻元件923的电阻值。
专利文献1:特开2002-78187号公报。
在备有这样的前述测试电路的漏电断路器中,所使用的额定电压即使在100V至400V之间变化,但通过根据这时的额定电压,操作选择开关93,选择对应的电阻元件,能使从测试电路9向零相变流器5的测试线圈52供给的测试电流一定,所以能准确且稳定地进行测试。
可是,在这样的现有装置中,由于需要设定对应于所使用的额定电压的种类的个数的限流电阻元件和选择开关,所以由于测试电路的设置空间增大、以及零件个数的增加,存在制造成本增大的问题。
而且,特别是额定电压高时,测试开关打开时接点之间经常施加较大的电压,所以有必要增大该测试开关的接点间隔,提高耐压程度,所以还存在该开关增大的问题。
在具有这样的后者测试电路的漏电断路器中,当使用的额定电压高时,测试工作时加在限流电阻元件上的电压高功耗大。为此,在现有技术中,使用功率瓦数大的一个限流电阻元件,将限流电阻元件串联地分为多个,从而分担功率消耗。
因此,在这样的现有装置中,由于必须使用瓦特数大的限流电阻元件或者将限流电阻元件串联地分为多个以分担消耗功率,测试电路的设置空间变大以及部件数目增加从而有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备有小型、设置空间小的测试电路、另外能进行准确的漏电测试的漏电断路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5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