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氨硫代硫酸盐溶液从矿石中浸出银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94200.7 | 申请日: | 2009-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童雄;崔毅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4 | 分类号: | C22B3/04;C22B3/22;C22B1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093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氨硫代 硫酸盐 溶液 矿石 浸出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冶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无氨硫代硫酸盐溶液从矿石中提取银的工艺。
背景技术
通常硫代硫酸盐法是在硫代硫酸钠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氨水或硫酸铵,然后将该溶液与矿石反应,提取其中的金(银)。由于该体系复杂,目前反应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有两种反应机理的假设:一种为溶液中的Cu(II)与NH3结合形成某种铜氨络合物,作为反应的有效试剂与金(银)反应;另一种为NH3优先扩散至金(银)离子表面与金(银)离子络合,形成金(银)氨络合离子进入溶液后被S2O32-取代形成更稳定的硫代硫酸盐络离子。无论以上哪种机理,氨都是反应中必不可少的药剂,且氨的浓度对回收率的高低有显著影响。然而,无论是以氨气,或是以氨水的形式,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在空气中,对氨气的允许浓度是14mg/L,被列入与HCN相似的一类气体。在水中,铵离子(NH4+)的毒性很低,而游离氨被列入与氯化物毒性相似的一类,且很难分解,最后会代谢成硝酸盐,后者有可能助长藻类的生长和污染地下水。因此,为了提高浸出率和防止氨气释放到环境中,必须严格控制浸出液的pH值范围在9左右。
氨性硫代硫酸盐浸出工艺存在体系复杂、污染环境、生产成本较高、反应条件难以控制等不足,因此寻求一种低成本、无污染、操作简单的新工艺是硫代硫酸盐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硫代硫酸盐浸出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氨硫代硫酸盐浸出新工艺,该工艺具有浸出率高,浸出体系简单等特点。由于不使用氨,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简化了生产工艺,且对pH无特殊要求,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浸出液的配制→矿石的浸出→固液分离
其中浸出液的配制为:在硫酸铜水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盐,搅拌至完全溶解。硫酸铜的浓度为0.01~0.06M,硫代硫酸钠浓度为0.05~0.40M。
浸出过程的工艺参数:矿浆固含量为1~50%,温度20~60℃,空气气氛,浸出时间3~24小时。
矿石的浸出过程:首先将大块的银矿石破碎、细磨至银矿物颗粒暴露,然后将磨好的矿浆或矿粉与浸出液混合,并充分搅拌,在上述工艺参数下浸出一定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浸出液的配制和反应过程中,无需调节pH值,在3~11的范围内,均可得到满意的浸出率。在保证较高的浸出率的同时,简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环境友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实例1:对某浮选银精矿进行浸出。
称取硫代硫酸钠0.06mol,硫酸铜0.028mol,银精矿(银品位12000g/t)100g,量取水500ml。首先将硫酸铜加入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再向硫酸铜的水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搅拌该溶液,使硫代硫酸盐与硫酸盐充分混合反应,将磨细的银精矿投入浸出液中,在室温25℃条件下,搅拌浸出24小时后,用真空抽滤机进行过滤,将固液分离,得到浸出贵液和浸渣,分别测定其中银的含量,计算其浸出率达90%。
实例2:对某浮选银精矿进行浸出。
首先,将该浮选硫化银精矿用水洗涤3~5遍,至矿粒表面无药剂附着。
称取硫代硫酸钠0.008mol,硫酸铜0.0024mol,银精矿(银品7000g/t)10g,量取水100ml。将硫酸铜加入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再向硫酸铜的水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搅拌该溶液,使硫代硫酸盐与硫酸盐充分混合反应,将浸出液加入洗涤后的银精矿中,在室温25℃条件下,搅拌浸出24小时后,用真空抽滤机进行过滤,将固液分离,得到浸出贵液和浸渣,分别测定其中银的含量,计算其浸出率达88%。
实例3:对某浮选银尾矿进行浸出。
称取硫代硫酸钠0.048mol,硫酸铜0.02mol,银精矿(银品位110g/t)210g,量取水500ml。首先将硫酸铜加入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再向硫酸铜的水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盐,搅拌该溶液,使硫代硫酸盐与硫酸盐充分混合反应,将浮选银尾矿投入浸出液中,在室温25℃条件下,搅拌浸出24小时,用真空抽滤机进行过滤,将固液分离,得到浸出贵液和浸渣,分别测定其中银的含量,计算其浸出率达89%。
本工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无论对高品位的银精矿还是低品位尾矿均可得到令人满意的浸出率,且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成本低廉,环境友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4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