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盐生产过程的含硫酸锌锰的混合废液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910080467.0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9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自江;范春龙;明键伟;崔芸;田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9/00 | 分类号: | C01G9/00;C01G45/00;C02F1/26;C02F1/62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过程 硫酸锌 混合 废液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镍盐生产过程的含硫酸锌锰的混合废液的处理方法,涉及一种湿法冶金工艺中酸性溶液有价金属的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在镍盐生产过程中,为满足镍盐生产工艺的需求,需要对生产过程的粗氢氧化镍、粗碳酸镍等原料进行前期的净化处理,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含硫酸锌、锰的混合溶液,目前对于含硫酸锌、锰的混合溶液方式,通常都是作为废液进行外排,会造成有价金属的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就是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回收有价金属,操作简单,操作过程易于控制的镍盐生产过程的含硫酸锌锰的混合废液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镍盐生产过程的含硫酸锌锰的混合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硫酸锰溶液的酸度,采用P204萃取分离锌锰,使含硫酸锌锰的混合废液中的锌萃入负载有机,有机相洗涤后,再用稀硫酸反萃出锌,得到萃取后的硫酸锌溶液和萃余相硫酸锰溶液。
本发明的一种镍盐生产过程的含硫酸锌锰的混合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含硫酸锌锰的混合废液的酸度控制在pH=1.5~2.0。
本发明的一种镍盐生产过程的含硫酸锌锰的混合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P204萃取分离锌锰过程,工艺条件为:
有机相体积比组成:25%P204+75%磺化煤油;
皂化率:75%
萃取相比:O:W=1~1.5:1
萃取级数:3级
萃取温度:30℃~40℃。
本发明的一种镍盐生产过程的含硫酸锌锰的混合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锌萃入负载有机,进行有机相洗涤的工艺条件为:
洗涤硫酸浓度:0.05N~0.1N
洗涤相比:O:W=2:1
洗涤级数:3级。
本发明的一种镍盐生产过程的含硫酸锌锰的混合废液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相洗涤后用稀硫酸反萃出锌反萃的工艺条件为:
硫酸浓度:0.3N~0.4N
反萃相比:O:W=2~3:1
反萃取级数:2级
反萃温度:30℃~40℃。
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实现了硫酸锰溶液中锌锰的分离,分离后的硫酸锰溶液含锌达到0.001g/l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硫酸锰溶液中脱出锌的方法是通过控制硫酸锰溶液的酸度,采用P204萃取,使硫酸锰溶液中的锌萃入负载有机,再用稀硫酸反萃出锌,从而实现硫酸锰溶液中锌锰的分离。
以下实例采用的原料为在进行净化处理粗氢氧化镍、粗碳酸镍等原料过程中产生的含硫酸锰、硫酸锌混合溶液,其主要组成为:
表 硫酸锰、硫酸锌混合溶液成份 /g/l
实施例1
将含锰23.63g/l,含锌4.21g/l,pH=4.5的溶液调整pH至2.0,然后在30℃~40℃的温度下用组成为25%P204+75%磺化煤油(体积比)、皂化率为75%的P204有机相,按相比为O:W=1:1对溶液中的锌进行萃取,萃余液中主要为硫酸锰溶液。随后,用0.05N硫酸洗涤有机相,控制洗涤相比为O:W=2:1,洗涤3次,再用0.3N的硫酸,相比为O:W=2:1对锌进行反萃,得到的萃余液中含锰38.37g/l,锌0.00047g/l;反萃液中锌20.85g/l,含锰0.00031g/l。
实施例2
将含锰23.86g/l,含锌4.15g/l,pH=5的溶液调整pH至1.5,然后在30℃~40℃的温度下用组成为25%P204+75%磺化煤油(体积比)、皂化率为75%的P204有机相,按相比为O:W=1:1对溶液中的锌进行萃取,萃余液中主要为硫酸锰溶液。随后,用0.05N硫酸洗涤有机相,控制洗涤相比为O:W=2:1,洗涤3次,再用0.3N的硫酸,相比为O:W=3:1对锌进行反萃,得到的萃余液中含锰41.76g/l,锌0.00052g/l;反萃液中锌20.39g/l,含锰0.00041g/l。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04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